关于凝神入气穴
(2017-01-04 10:25:10)| 分类: 太极文化 |
首先,将“凝神入气穴”一句逐字进行分析一下:凝者,凝聚、聚集的意 思;神者,性也,先天本体之元神 张紫阳在《玉 叠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
诀》中说:“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
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因此,意念是后天思虑的识神, 元神是先天自然所赋之本体,功中自大静真空中得来的正念灵光,静为元
神本体,动则化出真意。识神属后天之残渣,元神是先天清静之宝,二者截 然不同。丹法最贵先天,贱后天.所以丹法中的“精、气、神
均是先天清灵之 精微,非后天重浊之残渣,切不可混为一谈。“气穴 ,指腹部脐下丹田中的
内窍,又叫做“窍中窍”(此按北派所解,南派及三丰派则另有所解)。《性命 圭旨》云:“劈开窍中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
”又云:“气穴者,内窍也”。此 气穴,气机发动时成窍,机息时则渺茫,所以惟气机发动时才能得知气穴的
具体部位。先天元始祖气根于气穴之中,神息在气穴中相依,子母在此相 会,待神息相依真气发动而一阳来复,真阳立产矣。“入”字的含义,就是进
人,从一个方位进入到另一个方位的意思,这正是破译“凝神入气穴”含义 的关键所在。
从以上分析可 以得知,凝神入气穴的修持包含两个过程 。首先是凝神. 聚集先天元性之灵光,斩却后天思虑之杂念,降伏躁动的心猿和意马.静中
得元冲之本休,由静生动化出真意,为下一层次的修炼创造良好的条件;而 后是入气穴,着重于“入
字,使真意是光在气穴中与元始祖气结台起来,将 培出的正念(真意)伏藏于气穴之中。现将凝神人气穴的方法简述于下。
盘膝静坐,头正身直,全身放松,两手互握成练功手势,两目轻闭垂帘, 留一线微光注视鼻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渐已安静的意念集中于祖
窍(印堂穴处)。两目内视寂照祖窍,两耳内听 窍内动机,舌尖上抵对准祖 窍,鼻息调匀归于祖窍
。含眼光,凝耳韵,缄舌气,听心息,是为机合四象。
这 是锁心猿拴意马的桩子,是斩伏识神杂念的有效手段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念无念之问,息息自然归根,气沉丹田,绵绵不绝,上下间自然相顾牵
持也。元·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中说:“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
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心、神、意集中于一处,则两目神光渐渐合一。神光是两目之光与真意
的结合体。道家学说认为,人一身属阴,惟两目之中一点真阳独存,两目之 阳与真意相结台,则阳性之质已潜于真意之中,谓之阳神。两目神光内照眼
前的虚空玄远大境,初时目前一片黑暗,持之以恒,日久神不外驰,后天自 返先天,两目中的阳火自然化去目前的阴神,阴气渐去,阳神渐显,眼前显
出无数星光(小亮点)。故《阴符经》中说:“机在目”。继续凝神,静坐之际眼
中可见一片光明,幽深玄远,有可能“看见”各种彩带,并有一点亮光超然跃
出,称为“粟米”。宋·白玉蟾谓:“大道不离方寸地,工夫细密有行持”。渐而
功深,大定之中现出一轮中秋圆月,叫做“元性”。宋·张紫阳《青华秘文》中
谓:“盖自太极既分,禀得这一点灵光,乃元性也”。又云:“性之初,如星火.
圆陀陀,光烁烁”。“粟米玄珠”是坎中真阳气与离中真阴气发动而结合现出 的灵光。
识神不静,元神不显,玄珠亦难以产生 故降住心猿,伏住意马,识神渐 静,元神渐凝,大静真空之时真阴真阳在祖窍中结合得此玄珠.则神凝已得
大验。元性现出,不以有意求,不以无意守,有意无意间.罔象中常得玄珠不 离。斯得全身上下氤氲和暖,如沐春风,酥软快乐.,脐下丹田中亦
一知觉 如蚁爬行,痒痒治洽,又似有一般祥烟冲上心口绛宫,复回旋于下,妙不可 言
清·李西月(道情)诗日:“钻杳冥,引生祥烟,冲得我绛宫痒痒,醉得我
四体绵绵”也。此气机升降之处即气穴真处耳,古云:“气发则成窍,机息则 渺茫”
清·柳华阳在《金仙证论》中也说:“虽在脐下,犹未得其所以然,要
后一篇:一朝寒气一身病 | 生活妙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