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凝神入气穴

(2017-01-04 10:25:10)
分类: 太极文化
首先,将“凝神入气穴”一句逐字进行分析一下:凝者,凝聚、聚集的意 思;神者,性也,先天本体之元神 张紫阳在《玉 叠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 诀》中说:“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 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因此,意念是后天思虑的识神, 元神是先天自然所赋之本体,功中自大静真空中得来的正念灵光,静为元 神本体,动则化出真意。识神属后天之残渣,元神是先天清静之宝,二者截 然不同。丹法最贵先天,贱后天.所以丹法中的“精、气、神 均是先天清灵之 精微,非后天重浊之残渣,切不可混为一谈。“气穴 ,指腹部脐下丹田中的 内窍,又叫做“窍中窍”(此按北派所解,南派及三丰派则另有所解)。《性命 圭旨》云:“劈开窍中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 ”又云:“气穴者,内窍也”。此 气穴,气机发动时成窍,机息时则渺茫,所以惟气机发动时才能得知气穴的 具体部位。先天元始祖气根于气穴之中,神息在气穴中相依,子母在此相 会,待神息相依真气发动而一阳来复,真阳立产矣。“入”字的含义,就是进 人,从一个方位进入到另一个方位的意思,这正是破译“凝神入气穴”含义 的关键所在。
从以上分析可 以得知,凝神入气穴的修持包含两个过程 。首先是凝神. 聚集先天元性之灵光,斩却后天思虑之杂念,降伏躁动的心猿和意马.静中 得元冲之本休,由静生动化出真意,为下一层次的修炼创造良好的条件;而 后是入气穴,着重于“入 字,使真意是光在气穴中与元始祖气结台起来,将 培出的正念(真意)伏藏于气穴之中。现将凝神人气穴的方法简述于下。 盘膝静坐,头正身直,全身放松,两手互握成练功手势,两目轻闭垂帘, 留一线微光注视鼻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渐已安静的意念集中于祖 窍(印堂穴处)。两目内视寂照祖窍,两耳内听 窍内动机,舌尖上抵对准祖 窍,鼻息调匀归于祖窍 。含眼光,凝耳韵,缄舌气,听心息,是为机合四象。
这 是锁心猿拴意马的桩子,是斩伏识神杂念的有效手段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念无念之问,息息自然归根,气沉丹田,绵绵不绝,上下间自然相顾牵 持也。元·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中说:“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 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心、神、意集中于一处,则两目神光渐渐合一。神光是两目之光与真意 的结合体。道家学说认为,人一身属阴,惟两目之中一点真阳独存,两目之 阳与真意相结台,则阳性之质已潜于真意之中,谓之阳神。两目神光内照眼 前的虚空玄远大境,初时目前一片黑暗,持之以恒,日久神不外驰,后天自 返先天,两目中的阳火自然化去目前的阴神,阴气渐去,阳神渐显,眼前显 出无数星光(小亮点)。故《阴符经》中说:“机在目”。继续凝神,静坐之际眼 中可见一片光明,幽深玄远,有可能“看见”各种彩带,并有一点亮光超然跃 出,称为“粟米”。宋·白玉蟾谓:“大道不离方寸地,工夫细密有行持”。渐而 功深,大定之中现出一轮中秋圆月,叫做“元性”。宋·张紫阳《青华秘文》中 谓:“盖自太极既分,禀得这一点灵光,乃元性也”。又云:“性之初,如星火. 圆陀陀,光烁烁”。“粟米玄珠”是坎中真阳气与离中真阴气发动而结合现出 的灵光。
识神不静,元神不显,玄珠亦难以产生 故降住心猿,伏住意马,识神渐 静,元神渐凝,大静真空之时真阴真阳在祖窍中结合得此玄珠.则神凝已得 大验。元性现出,不以有意求,不以无意守,有意无意间.罔象中常得玄珠不 离。斯得全身上下氤氲和暖,如沐春风,酥软快乐.,脐下丹田中亦 一知觉 如蚁爬行,痒痒治洽,又似有一般祥烟冲上心口绛宫,复回旋于下,妙不可 言 清·李西月(道情)诗日:“钻杳冥,引生祥烟,冲得我绛宫痒痒,醉得我 四体绵绵”也。此气机升降之处即气穴真处耳,古云:“气发则成窍,机息则 渺茫” 清·柳华阳在《金仙证论》中也说:“虽在脐下,犹未得其所以然,要
必得其神气相投者。盖其穴正在脐后肾前稍下,前七后三,中间空悬一穴, 此正是调药炼精之所,而学者不可不察矣”。

上则祖窍中金木交并化出神光,下则丹田中气机发动形成气穴,则凝 神之大功告成矣。于静中元神动而化成真意,摄两目神光御此元性,灵光沿 人体中线之任脉下十二重楼,降于脐下丹田气穴之中。用两目神光、性光及 真意化成的三味真火烹炼气穴炉中药物真精耳。如太阳悬于太空,阳光普 照大地,地中阴气因得阳光照射而化为阳气升矣。《天仙道程宝则》中说: “所谓凝也,先以目光注所凝处,微以意敛真气,氤氲回转”。陆西星《玄肤 论》云:“所谓凝者,非块然不动之谓也,乃以神人于气穴之中与之相守而不 离也”。张三丰《道言浅近》中谓:“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 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收入气穴。乃曰凝 神”。宋·俞琰《易外别传》中亦云:“人之心为太阳,气海犹太阴,心定则神凝,神凝则气聚,人能凝神人于气穴中则气与神合,与太阴受太阳之光无异 耳”。神光下摄于丹田之中,刹那间丹田中金光一片,虚室生白,恍惚间人于 无我无物之混沌境中,大息一场,此即移神入气穴也。静定之中,朗照日久, 其间精气、真息、神光三家融合归一,正所谓“纯阴之下,一阳来复”,自有无 限生机,元气产矣。元气萌出,驾自然之河车,牵上昆仑顶,复降下十二重楼 归于气穴之中,氤氲回转,渐化胎息。待小药生成,采摘逆返,风吹火化锻成 真金,封固于炉内。火候足验,采完三百六十周天度数,阳光三现,大药抟 成,过关服食,一点落黄庭,内丹结成矣。
总之,只有将静中元神凝干祖窍之内,“泰宇定者,发乎天光”,翕聚眼 前所显出的元性,灵光下照伏藏于丹田气穴之中.蜇藏使之生发,才能叫做 凝神人气穴。正如尹真人<性命圭旨>中所释:“此诀无它,只是将祖窍中凝 聚那点阳神下藏于气穴之内”;赵避尘《性命法诀明指》亦指出:“其口诀无 他,将祖窍内炼出先天阳神之气光,已经收入腹中,立觉咕噜之响,即系已 到海底之证,再以目光久视丹田,有股热力,漱漱动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