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
(2018-07-28 19:07:16)1.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行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公正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要客观,资料必须真实可靠,进行严格的查证核实;要全面收集资料,防止以偏盖全;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要客观、科学,结论必须经过证实或实践检验,保证其客观性、科学性。
(2)尊重规律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课堂观察过程中,必须尊重教育规律、科研规律、教师成长规律、学生发展规律等。人不尊重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3)有所创造
科学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创新性和应用性。课堂观察应致力于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并为课堂改进服务。
(4)公众利益优先
科学研究的历史表明,任何科学成果(比如核技术)都是双刃剑;在进行课堂观察的过程中,要尊重公众利益,恰当展示和运用观察结果,避免损害公众利益。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收到了很多数据,这是量的观察,我们还必须找到事物的界限,把量的观察上升到质的高度,否则其结果的价值便会大折扣。
2.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一分为二抓主流
对于观察结果,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加以分析,既要看到优点,也要看到不足;要提炼出主要问题,抓住本质,找到主流,不求面面俱到,更不能主次不分。
(2)前后联系看发展
要坚持对一个观察对象进行多次跟踪观察,不能仅仅以一两次的观察,极少数的观察样本来为观察对象定性;应在多次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为其定性质,判趋势。
(3)普遍联系重系统
课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作用,联系地看问题,观察本身要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周密的组织,合理的程序和步骤,构成一个规范科学的探索活动系统。特别要避免解构主义倾向,课堂是一个整体,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观察对象进行技术、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整体感知,不可把课堂分解得支离破碎,死死抓住单一问题不放。
3.课堂观察是一种人际交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善良的起点,美好的终点;(2)尊重他人,保护隐私;(3)平等对话,集思广益;(4)讲求实效,不搞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