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2课 《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8-02-09 15:50:44)

                2变形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

 1、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三、教具准备

  课件 、画好变形后的作品。 

四、学具准备

  美术作业纸、彩色、2B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住老师吗?

生:想!

师: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你们,你们仔细地观察我,我们彼此永远地记住对方。(师走下讲台,摸学生,并说出多个学生的特点:你的眼睛真大!你的小鼻梁真高!你的眉毛真浓!……)

师:记住你们的特点,我也就永远地记住你们了,你们记住老师了吗?谁能说出老师的特点?

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老师的多个特征。师及时进行评价:你看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主要特征!……

师(总结):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由此可见,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同学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用心观察的能力。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与观察密不可分。好,上课!

(二)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生:是映在玻璃上的。

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

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总结导出课题: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 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学习方法

 1、故事激趣,观察变形效果。

有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有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见自己被一个巫婆抓走了,巫婆还用法术把她变的非常难看,(教师展示变形后的小姑娘)天亮了小姑娘从梦中醒来,摸摸自己还好又变回来了,还好只是一个梦。

师生共同探究变形方法。

   师: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到刚才这个小姑娘是怎样变形的呢?

   生:要先折纸,再画吧!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认真。现在看老师怎样给她变形。

     教师示范变形方法。(强调横的方向画会让人变胖,竖的方向画会让人变高)

  小结变形方法:折 画  

(四)、课堂训练: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业。我们就用刚才学习的变形方法,抓住同桌特征,画一画人物变形的样子。

出示作业要求:观察同桌样子,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样子

 6、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学生评、自评、教师评。

 7、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生活中常会见到各种扭曲变化的形象,艺术家们从生活中受到启发,常常用变形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很多作品已成了经典。比如:变形雕塑、喜剧漫画、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等。希望大家也能多做做这方面的尝试,说不定你也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作品来。课件出示:经典艺术变形作品图片。


课后反思:

 《变形的魅力》是湘版第八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课的设置在于从生活现象中发现事物变形及从美术现象中探寻组织变化的趣味性与创造性,由此引入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形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注重观察生活、善于利用生活现象开拓创新思维的学习习惯。

    活动一是画变形人物画,在本活动的导入阶段,我让学生观察了生活中的许多变形象(例如: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玻璃幕墙里的映像等变形图片),并欣赏了个别大师作品,课堂气氛活跃,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新授部分,为了解决如何发现变形规律、掌握变形方法这一难点,我先利用故事激趣,让学生观察变形效果,再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学会变形的方法:折、画。最后,我带领学生们一起回顾和总结了变形画的创作过程。

   从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及作业效果来看,已经基本掌握了变形方法。但是,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中,若能多一些对变形魅力的感受及变形应用实例的拓展,学生也将会收获更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