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心得体会

(2017-06-13 17:02:07)
     编写教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仅要求编写者有扎实宽厚的课程理论基础、丰富的本学科教学实践经验,还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需求有清楚的了解,因此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参与此项工作,既是艰难的挑战,也是一个锻炼自己才能的极好机会。在此给你一些建议,供参考。

     首先应确定课程的目标。一般而言,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对学生、社会、学科等方面的大量研究结果。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所以特殊学校课程的编写者要时刻关注有关特殊儿童的各种研究,特别是有关特殊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认知发展水平与情感形成、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养成等方面的研究,运用这些研究成果作为课程编写的依据,如弱智儿童感知觉能力差、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信息的获得、编码、储存与运用的能力都较差,课程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同时,学生又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的,制定课程目标时,也必须考虑到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等,通常的做法是将社会生活划分为健康、家庭、休闲娱乐、职业、消费等若干个方面,在每一个方面提出教育的具体目标。在学科内容方面,由于弱智儿童学习能力较差,对学科的专业性要求就不能太高,而是应强调本学科对弱智儿童适应社会所能起到的教育功能。在对学生、社会、学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学校现行的课程进行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目前确定课程目标时最常用的模式之一:“需要评估”来确定课程的目标,需要评估是一种收集、分析信息的过程,目的是要识别个体、群体、机构、社区和社会的种种需求。我们可以把“需要”理解为“一种必须达到的最低限度的满足状态”,这“最低限度”就应是弱智儿童教育的目标。换言之,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评估,评估他适应社会至少必须具备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应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最低限度”的要求就可以将它确定为课程目标。

     目标一旦确定,就应分析本校现实状况,拟定编写思路。针对弱智儿童教育应达到的“最低限度”的目标,对本校现行课程的实施实际状况作一个全面的考察、分析和判断,发现问题所在:是教材内容不适合本校的实际现状?还是教材难度太大,学生很难达到要求?哪些内容多了、那些内容又少了?是教学科目太多、分得太细、学生缺乏综合的能力?还是课程内容编排方式不恰当、课程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学了不会运用?在对现实状况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拟定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一种方式是按照分科教学的思路编排课程,如根据弱智儿童的特点分为活动训练、生活适应、实用语文、数学等科目;另一种方式是按照综合课程的思路编写,以一个个主题的形式将以上的各科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主题教学或方案教学为主的综合课程。

     编写思路形成以后,就应安排相应的课程内容。对弱智儿童而言,学科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特别强调基础性,应精选弱智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弱智儿童的知识迁移能力差,因此这些内容的选择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联,例如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和学生的购物、消费结合起来,语文课上的识字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学生接触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课程内容的选择还应尽可能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和能力,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不仅使他们“乐学”、“想学”、也“能学”,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为帮助弱智儿童尽可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还可以设置功能性的课程,以学生在家庭、社区生活或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必须具备的那些技能作为课程内容,如乘车、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要求学生学了立即能运用。

     在课程内容的编排组织上,不仅要按由简到繁的序列安排内容,还应考虑弱智儿童记忆力差、分析综合能力低的特点,注意内容前后的联系,不仅本学科的内容应互相联系,就是不同学科的内容也应尽可能相互关联,互为补充,使儿童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得到经常的练习巩固,构建螺旋式逐步上升的课程体系。  

      以上所述只是课程编制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编写的过程中还会碰到许多的问题,但只要愿意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你就一定能编制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