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爱玩股基哥
爱玩股基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051
  • 关注人气: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A新低后迎来报复性反击动作,这一次见底了吗?还差点火候呀!

(2024-01-11 16:09:02)
标签:

财经

教育

券商

投资技巧

文化

今天的大A,是不是很多人终于有点开心了?账户终于回血了一些吧?大A又创新低后,上演探底回升动作,午后一度出现报复性反击,我想此时,大家依然想知道的是:这一次大盘见底了吗?大盘稳了吗?接下来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别高兴太早,这里还差一点火候,你知道是什么吗?继续和大家说说我的心里话!如果此时你也面临这些问题,不妨来看看我的观点,认真看完,相信让你茅塞顿开!

一、市场分析

 

1、我们先看看几个盘中动作,北向资金今日再度疯狂抄底盘中一度净买入接近80亿,但是尾盘没有持续,说明还有顾虑!成交量,报复性反击动作就午后一下子,量能没有跟上,还是7000亿左右,真正的放量必须是8000亿以上甚至更高才是有效的,没有有效放量的反击都是耍流氓。存量资金博弈,随时存在变脸和板块热点分化,赚钱效应依然差!护盘主力军,今天依然没有出现真正所谓的护盘主力军,按照以往的报复性反弹动作,要么大金融券商吹响反攻号角,要么中字头掀起一轮炒作,又或是白马股等核心资产股起作用,可今天的护盘主力军还是散乱无章。

 

2、再回头看看前面底部低点动作,2863点和2440点,哪一次不是报复性长阳放量反击呢?可今天的反击,依然存在分歧,多空还在交战,是否真正见底还需进一步确认,后市是否有持续放量反击动作?是否有增量资金信号出现?单一靠目前这点存量资金的反击,那只是杯水车薪,继续一波三折磨底过程,怎样反击上去又会怎样下来。所以此时我们还不能盲目看涨做多,市场底依然还不明确,这里差的就是成交量和增量资金,当这些重要信号没有出现,我们都还不能确定所谓的市场底。

 

3、当然我们也不必悲观,今天既然北向资金再次加速抄底,同时盘中出现报复性反击动作,说明有资金提前知道有利好要来了,甚至底部可能尽在眼前了,这里还能跌到哪里去呢?离2863点仅有4个点了,跌破这里又如何?我们要做的还是我反复和大家交代的,无需纠结于指数,重点还是选方向选个股,就看如何熬过这个磨底过程!此时磨底越久越彻底,后面真正行情反转上演反弹行情,就会越持续高度越高,我们把这一点认识透就好了,大家觉得呢?

二、盘面热点分析

 

今日普涨局面出现,超过4400只个股翻红,但涨停个股不足60只,跌停的还有6只,有改善,没达到要求!没有跌停股是最基本要求,除了问题股跌停必须清零才健康,涨停超过60只才正常!所以此时的普涨局面依然还差一点火候!存量资金博弈,一旦指数变脸,大面积依然还会跟随指数回调,所以目前盘面热点,可以说还没有出现真正的炒作主线,操作难度依然很大,大家千万不要因为出现普涨行情而再次盲目看涨看多。

 

炒作主线,华为利好下再度华为科技爆发,成为最强炒作主线,可持续如何?谁也无法确定,甚至随时可能再度切换,飞行汽车也是市场利好消息刺激,这种炒作和之前的旅游及可控核聚变逻辑相似,随时可能分化。不过这里也再次验证了我的观点,当大盘真正止跌反击之时,赛道股依然是最强炒作主线,所以大家选择方向的时候,一定要懂我反复和大家提醒的华为科技和华为汽车,不要被一时的分化或者低迷而动摇。至于新能源,尽管近期不断有资金抄底出现表现,还是属于超跌反击看待,毕竟很多新能源股2023年跌的够彻底了,但是产能过剩不消化,想再次回到以前高度太难,这一点大家要明白!

 

至于后市炒作主线,除了赛道,大家不要忘了我之前反复提醒的年报炒作,目前预告不断,有一只年报股炒作三连板了,还有几个正处于储蓄待发!同时叠加高送转潜力和超跌,这个风口值得我们继续深挖,特别是在当前大盘筑底过程,大家可以结合业绩叠加高送转潜力前提下,很好挖掘一下超跌次新股风口!

展望后市

 

当前大A,弱势格局没有改变,报复性动作也是昙花一现,可以说是爹不疼,娘不爱!拿什么来拯救我们大A?靠所谓的政策性利好,失去意义!唯有等村里表明态度,放粮出仓,才能真正将我大A救于水深火热之中,纵观A股历次底部反攻,都少不了神秘资金进场救市,来提振大家信心!所以我一直和大家强调,要等待报复性反弹动作,或等待真正的整理资金信号,神秘资金进场!又或是等村里下放最后的通牒!否则就当前的大A,依然还是一个弱势格局磨底过程,所以只有继续的熬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