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度收官画上完美句号!展望2023:机会在哪?

(2022-12-30 15:39:55)
标签:

财经

教育

券商

投资技巧

文化

12.30周五复盘:2022年年度收官之战完美结束,没有让大家失望,但也没有多大惊喜!还是继续磨人,继续走稳,指数上涨了15点,并没放量,3100点也没有突破,2022年就在这地量格局之中结束!回望2022,那就是多事之秋,一波三折,反复探底;展望2023,会有新的改变吗?机会又会在哪?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和大家说说我的心里话,给大家一个交代!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一、大盘分析


1、弱势格局还在继续,本周行情也算是走稳,为何一直无非放量根本原因,相信大家已经心知肚明,也反复和大家说明,真正的放量可能真要等春节后的某每一天了,元旦后暂且也难有效放量,大家都在等待一个时间窗口,那就是阳的高峰期,所以对于2023年最初的走势,我认为还是继续以缩量弱势格局下维稳行情看待,结构性分化格局依然是主基调!这里重点就是盯着成交量。


2、从市场来看,当前大盘依然处于多事之秋,或许很多人都期望2023年的经济全面复苏带来的炒作机会,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复苏过程依然面临困难重重,多重考验,甚至很多专家说2023年的经济可能比2022年更差呢!这个过渡期,必然还会有更多的政策刺激经济发展,所以无论经济数据怎么表现,我们更重要的是盯着政策刺激的方向在哪?目前重点当然还是大消费第一,然后才是基建和制造,最后可能才到出口,所以这方面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认识,跟上政策的导向,这是重点,2023年必然存在更多这样的局部炒作机会。


3、很多人担心2023年行情会被经济所拖累,反而我更希望股市走强才能更进一步促进复工复产,促进消费,因为股市只要消化了离开影响,对未来有了信心,有了预期,反而率先一步起来;同时股市起来了,股民赚钱了,上市公司也有钱了,那就有利于复工复产,有利于刺激大消费,赚到钱了消费才积极,没顾虑,不恐慌!这个逻辑多少人懂呢?所以我反而认为2023年需要一轮大反弹行情给市场赋能,这样也会让一部分人率先走出困境,带动更多的积极性。


二、2023热点展望


1、大消费依然是主旋律,昨天和大家说电商今天就走强了,2023年的大消费刺激政策逐渐浮出水面,相关的新能源汽车、家具家电、消费电子等依然是重点,但是就目前,大家更重要的还是确保生活的稳定,所以率先受益的是传统的大消费为主,如食品饮料、农业产业链等!解决温饱,再谈享受,这个节奏,大家明白吗?此外一点就是等疫情稳定之后,养老服务、三胎概念或是一个新重点。


2、赛道股,这依然是2023年的重点,也是我一直和大家强调的重点,这方面的炒作逻辑和方向也已经反复和大家强调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数字经济是重点,新一代新技术、元宇宙、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特高压、智能交通等大规模超前建设,打造中国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引擎!新能源或将继续爆发,还是核心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还会继续加速发展,从锂电池创新到自动驾驶,传统光伏、风电等或将转向氢能源、储能新赛道发展;具体赛道发展,必然还有相应的政策配套出炉,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度理解透,去挖掘其中潜力品种,2023年的大牛股或许还是在赛道股方向。


3、蓝筹股,全面注册制万事俱备,就等一个落地的时机,所以2023年,也会是一个金融改革创新年,大金融特别是券商,我认为会迎来一次新变化,依然是大盘最强护盘主力军!此外就是中字头央企概念,需要发挥经济复苏带头作用,所以央企也会是一个重点!至于资源股,炒的还是价格和需求;而地产以稳为主,优胜劣汰过程,唯一有机会的可能就是涉及兼并重组的有炒作预期,其他只能看涉及新基建相关的建筑材料了。


展望后市


元旦后行情,当然是希望开门红,来个放量有效突破,站上3100点,春节前站上3150点最完美,当前指数没有问题,有了金融稳定法之后,会显得更加稳定,目前唯一担心和顾虑的是什么呢?就是资金荒,还有阳高峰带来的影响;此外就外围的一些小动作,外围局势目前依然处于动荡不安,通货膨胀的影响依然不容忽略,所以这个过程之中,依然还是一个维稳行情过程震荡整理过程对待,所以节后的三周时间里,我们依然继续不能大意,不能激进,也不侥幸,慢慢的抄底,热点的追击,波段的博弈!控制仓位的小打小闹,我认为还是可以高点春节红包的。加油!投资人!提前大家祝大家元旦快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