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示范朗读的重要性》心得体会

(2018-05-30 09:59:52)

《示范朗读的重要性》心得体会

——北安乐学校 徐美霞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是将文字转化为言语的最直观的手段,是解读文本的初始阶段。朗读的作用毋庸置疑,朗读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被重视。成功的朗读,可以省去教师许多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品位和素质。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学生示范性

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是学生模仿的源泉。其实教师开口朗读的实践比起理论的指导要简易方便多了。比如在课前我们进行小组检查,选出朗读优秀的学生进行课前示范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去寻找乐趣,而非被动的强制学生朗读。

二、教师感染性

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交叉、交流、融合,引发共鸣,语文课堂的感染力将在教师的示范性朗读中得以展现。比如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文章时,教师示范朗读?“什么都没有了——包括哪些锋利的斧头。”教师放慢朗读的速度,读出了悲伤和惋惜之情。让孩子们在老师朗读的感染中,体会到小村庄的人们对树木的乱砍滥伐,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三、直观性强

想象的翅膀是阅读的一把钥匙,但直观的再现却是想象的最初始阶段,示范性朗读的直观性再现表现为朗读者将文本的情感溢于言表。人的语言、神态、动作,都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最直观外露。比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时,抓住一个“劈”字,学生通过动作和认真地读,体会到盘古为了人们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来给人们创造一个崭新的天地,无私奉献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示范性朗读不仅能起到指导学生参与阅读的作用,还能培养“听”的另一种语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把示范性朗读作为课堂的切入点,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聆听作者的心声,引发共鸣。多一分感知,少一些解读,回归朗朗书声的语文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