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屋村游记
203306 07
--记得两年前的的五月下旬,因为单位的党建活动的原因,第一次有机会通过这条贵州人民的母亲河认识到了发生在八十余年前的与这条河流有关的中国历史。连我自己没想到的是,两年后,我会又以同样的原因一次的泛舟
在这条母亲河上 ,所不同的是这次泛舟的地方放在了一个名叫乌江百里画廊的化屋基的地方。
---贵州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使得从贵阳出发的我们不过一小时的时间就跨过了横亘在贵阳市与毕节市之间的新鸭池河大桥,来到了今天单位党建活动的笫一个目的地一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虽说对于作为地理爱好者的我对于老屋基这个乌江上游与中游分界点并不陌生,但真正让老屋基这个地方让更多的人知哓则是因为两年前的习主席对这里的视察并由此带来的汹涌的人流。
---从主干道到位于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化屋村,来到了地处乌江江面不过十余米的江边,虽说水平距离不过千米,但垂直高度的却至少在500米以上,如果没有因为精准扶贫而带来的道路条件的极大改善,相信这个位于乌江岸边的交通极端不便的乡村的面貌的改变的历史,一定是起源于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所秉持的要想富先修路的这个极为朴素的脱贫理念.而有了畅通的交通体糸的加持,各种精准扶贫措施的进入,当地走上了一条脱贫奔小康的大道.
---作为贵州境內笫一大少数民族的苗族的传统民间工艺代表的苗绣制作工艺正如两年的习近平主席在这里视察时所言,苗绣既是时尚的又是传统的,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产业,因为它既能够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又可以用产业来扶贫,用来振兴乡村.而化屋村的村民目前也正是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向前推进的.这不,从我们所参观到的东西来看,其所生产的农副产品无一不是当地村民结合本地实际所生产的苗族刺绣制品,音乐乐器及副食品及各种有关苗族文化的文创产品,而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场地及人员能源等所占用的固定生严产成本并不是很大,其生产方式较为适合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生产.因为适合的原因,当地才会在这方面取得长足新发展.记得在早上岀发前,在辅导员
所下发的活动安排上,赵玉学家赫然在上,而之所以将其列在活动行程单上,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两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化屋村视察时,曾经在其家中与之交谈并亲手包当地的民间传统食品黄粑,而随行的媒体记者也把这一幕变成了新闻照片为众人所知,当然也与毕节当地记者所写的文字通讯成为了赵玉雪家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而挂在了其大客厅的墙上.让每个来到其家中参观及购买产品的顾客都可以分享到这段历史
,而这才是最重点的.
---脱贫奔小康是现阶段中国实现乡村振兴大业的首要任务,脱贫才刚刚起步,小康也不是终点在路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