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三楼是有关大熊猫的展览,作为国宝,相信没有国人能够不喜欢的。我也同样如此,为了这个国宝,前几年我还曾为此写过两篇文章。来到宝兴这个熊猫之乡,在这个展厅里又看到了许多呈现绿色的许多新的资料,有必要写写给读者吧。
---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拥有第壹只大熊猫科学发生地和第壹只大熊猫模式产地,建国以来先后向国家提供了活体大熊猫181具并把其中的十七只大熊猫作为国礼馈赠给有关国家如此优异的熊猫生长条件,相信国家也不会因此使得宝兴成为当之无愧的熊猫老家的了。
---熊猫名字的由来;1869年,法国传教士在宝兴第一次见到了它的时却是一张熊猫皮,在真正认识到这种极为罕见的动物后,他根据这种动物毛色而将其初步定名为"黑白熊〃,两年后,动物学家经过研究后认为按照动物分类学标准认为其属于猫熊科,并将其正式命名为"猫熊〃。
--上世纪四十年代,在重庆北碚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在展览上就定名为猫熊,意思是脸像猫,但身体像熊,但由于中文使用者传统的从右到左的写法,所以当时猫熊一词是以从右到左的方式书写,而在当时的哪个年代,很多的中文使用者己
经开始习惯从左到右的中文读法,所以当时北碚博物馆所展示的"猫熊〃字样就被大家误读为了熊猫,至此以后,熊猫一词便开始从四川流行并开始在全国大多数地方流行起来,成为了至今为止绝大多数华人对于这种珍稀动物的标准叫法。
---大熊猫为食肉目动物,但它们食物成分的百分之九十九却是在山谷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而在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偶尔也采食其它植物。它们都是运动高手,爱好爬树与与游泳。由于熊猫的肠胃吸收功能不好使得排出的粪便中保留了七成的营养,因此新生的熊猫会吃自己妈妈的粪便,这主要是因为熊猫幼崽的肠道是无菌的,它必须摄取同类的粪便来获得哪些对它们的生存来说非常重要的肠道菌群。
---刚岀生的大熊猫刚出生吋,体重只有180克左右,需要在妈妈的怀抱里呆4个月左右的时间方能开始自由地下地活动。一岁半之前,它们和妈妈在一起生活,学习各种生存能力,到了一岁半至二岁之间,妈妈会强行让宝宝离开开始独立生活。在从此至成年期间,它们将开始独自面对这个充满了不确定事物的世界。
---尽管大熊猫自身与世无争,但是在它们的栖息地里为了自身的生存会与其为敌的动物。如金猫,云豹,犲,狼等。但鉴于成年健康熊猫的强大战斗力,因此这些天敌出自身捕食安全考虑
,主要是袭击熊猫中的幼仔和年老病弱者,
---为了适应吃竹子,熊猫的牙齿已经丧失了食肉兽用于切割肉体的尖牙利齿,它的三对门牙不发达不能撕扯切割,与人一样是用后面的臼齿咬而不是用门牙咬断,曾经用来食肉的袭齿也就变成上颌两颗下颌三颗的臼齿样的形状,不仅磨面异常的宽大,而且齿根也增强加长,这样的牙齿与强有力的咀嚼肌合作使得熊猫咬竹茎不费力气,它的臼齿上的磨面明显的有坑坑包包的轮廊,这说明它们多少还是保存了祖先食肉的痕迹。
---大熊猫平时在山林之中过着隐士般的独居生活,并且拥有自巳的领地,只有在春季求偶季节才下山才与异性短皙相聚,而交配率低,受孕率低,岀生率低这三大难题始终困扰着熊猫,尽管人类已经在
圈养大熊猫这方面已经初步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但对于野外大熊猫而言,上述的三大难题使得它们始终处于濒危的境地。熊猫的未来不仅仅取决于它们自身而也在于作为地球主人的我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