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秋娃65
秋娃6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20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江博物馆参观记〈上〉

(2024-07-06 09:29:00)
标签:

历史

                                                                                              ---相信只要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贵州居民都会知道这样一个地理常识。在贵州省境内流量以及长度最长的河流一定是乌江。这条从贵州省西北端宁县县域内发源的并最终流入长江长达千余千米的河流,堪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三 仟九佰万贵州儿女的母亲河。今天下午,走进位于黔东思南县城思南港口附近的这家乌江博物馆,开始通过这里的陈列来了解到这条母亲河的过去,现在了。                                           ----对于位于乌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的思南县城以及乌江博物馆来说,我并不陌生,这是因为在七年以前的2014年年末我曾经来到过这里,只是当时的乌江博物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天并未开放而为当时的我留下了些许的遗憾。而这些许的遗憾今天终于得到了了补偿,因为我来了。                                                                                                            -这是一家由当地政府文 化管理部门牵头,当地文管所进行具体管理的一家以全面系统地讲述乌江从发源地至入长江处所处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的一家专业博物馆。                                   --该博物馆位于思南县城思唐镇乌江西岸文化街的一座文庙内,其主要展厅位于主体建筑的大成殿内。从正殿进入后顺时针进行参观时,第一个进入视野的便是由当地名人捐赠给博物馆的根据我的参观经验为距今约两亿多年前生活在贵州这片地域内的镶嵌在木制屏风上的贵州龙和贵州鱼的化石。这样的化石的存在可以明确地告诉所有来此参观的观众,乌江流域在距今二亿多年的时侯至少还是一片生活着众多包括鱼及鱼龙在内众多动物的一片广阔的大海,这些包括与或者是鱼龙的这些动物在死亡以后由于被水疧的泥沙所覆盖,因此被空气隔绝而不会腐烂,又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动和高温高压的作用,从而使得今天的人们可以在陆地的岩层之中发现这些记载着当地数亿年地质变迁历史的化石能够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化石来了解到乌江这条长江以南最大支流在形成之前的一段历史。                            ----乌江作为一个被官方认可的河流名称是从元朝才开始的,在这之前从先秦到唐代因为贵州属于牂牁古国而被称之为牂牁江,因为唐朝时贵州设黔中道 ,故唐宋时期又称黔江。                               ----虽然说处于西南边陲的贵州总体来说其经济及文化发展程度比不上地处中原及沿海地区。但这并不表明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一片经济乃至文化的沙漠区域而存在的。展厅中陈列的在位于乌江上 游六盘水市钟山区境内在一九七三年因为道路施工而发现的硝灰洞文化遗址照片就告诉我们,这里早在距今已有20万年的 早更新世 时就有早期智人在这里生活,并被当时的考古工作者命名为"水城人〃。在这遗址内,除了发现了水城人的左上犬齿外,还发现了具有该历史时期制作特点的石制品53件。这种锐棱砸击法的石器制作方式完全有可能是代表着一种新型区域文化的存在。如果说这种文化代表的是生活在乌江流域的人类的一种远古文明的话。那么,位于乌江中游区域的普定县城西一座名叫穿洞的地方从一九七九年开始发掘岀来的其距今地质年代不16000年的众多包括石器,骨器和动物化石以及人类化石则是更加表明,乌江流域作为贵州人类及文化发源地的地位绝对是不可动摇的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