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榔〃是毛南族聚居区卡蒲大七寨,主持协商地方民族事物的社会组织形式。卡蒲七大寨的议榔以寨为单位,于每年插秧后,由寨老召集全寨各户家长,聚会讨论,制定榔规,并总结检查上年榔规的执行情况。然后大家一餐而散,因此其议榔也称打保福。
贵州的仫佬族自称"嘎窝〃或"类窝〃在汉语中多称之为"木佬〃,主要分布于麻江,凯里,福泉,瓮安,都匀等县市。该族村寨多由同姓父系血缘关系组成,一姓一寨,有本民族语言以及麻江,凯里两个方言。
该民族由古濮僚族群发展而来,古称僚人。元代才有"木佬〃明确记载。贵州木佬人一九九三年才被贵州省政府确定为仫佬族。
贵州的世居满族大多是在清朝的入黔平藩以及平定水西的军事调动下进入贵州的,目前定居于毕节市的黔西,大方,金沙三县。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清朝灭亡后其语言文字已经逐渐被弃用。贵州的满族一九八一年被确认。
贵州的蒙古族最早于元初进入贵州,而大批量的进入则是在明清时期,迁入后的蒙古族生活方式一部分与当地习俗相融合,一部分则是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目前主要聚居于大方,思南,石阡,遵义市,凤冈等县市。中国的蒙古族通用回鹘〔古维吾尔〕式蒙古文,贵州的蒙古族由于与当地人长期混居而导致其不再使用蒙古语。
贵州的羌族是贵州世居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目前主要聚居于石阡,江口县,少数散居全省各地。羌族的先民最早4000多年前以游牧的方式生活在陕,甘,青一带。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其中的一支就开始南迁至岷江上游,从明末清初开始,众多的羌人开始从四川及福建迁徙入黔。目前生活在石阡江口的部分居民在一九八六年被当地政府恢复了羌族的民族成分。
----
在位于二楼的世居民族展区参观完毕以后,便乘坐电梯来到位于三楼的名为黔山躬耕的贵州世居民族风俗风情展参观。
----记得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得思鸠曾经提岀个这样一种思想,即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都是根源于气候的本性,人和动物一样,都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的体制和心理状态,人口和种族分布,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发展都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而他的上述思想被后来的人们就称之为"地理环境决定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