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一假期乐山旅游行<三>

(2022-04-30 09:39:50)
标签:

旅游

历史

----参观完凌云寺,向东出口方向前行过百米,就抵达了景区内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一灵宝塔,而之所以叫灵宝塔是因为该塔位于凌云山北的灵宝峰之顶而得名,由于它是凌云山九峰之中的最高点,再加上其塔所拥有的近三十米的高度,两者相加,足以使其能够在隔江的乐山古城中遥遥相望而成为古嘉州的地标型建筑。                                                                                                    ---沿着山前数十级台阶拾级而上,不过一分钟时间便抵达了宝塔的平台之下的平地之上。作为一个对古建筑毫无了解的素人,如果不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该宝塔的有关百科知识的话,我想绝大多数的国人在来到塔前时都会是一无所知的。但幸运的是,借助互联网的邦助,该宝塔的所有物理数据以及这座建成于北宋天圣年间,迄今为止己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塔的前世今生在我们的手指摆动之间就可以完全知晓。因此,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真应该幸运,因为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即将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通过对于灵宝塔建设历史的研究,人们发现,古人修建该宝塔,并不是仅仅是作为一个与佛教有关的建筑物。而是与早于该塔两佰余年落成的乐山大佛一样,其作用还在于用着对航行于三江合流处的 船只的航行安全之用。                                                    ---具体来说,就是海通法师在筹画淩云大佛修建时所预设的那样,以高达七十余米的高度的大佛作为航行在这个三江汇合处的船只一个极为明显的物体标记在确认江中的船只与大佛的相对距离并以此为安全距离,从而确保船只在此流域的航行安全。应该说,在大佛落成投入使用的前期,其确保航行安全所起到的作用是较为明显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江汇合处的河道的变化,以及因为战乱而带来的对大佛维修活动的缺乏,使得大佛的外表杂草丛生,其外表也己山体遮蔽成为了同一种景观而让航行在此处的船只上的船工再也无法以大佛为标志物来确认船只与大佛的相对距离来确认船只在江中的确切位置,从而确保船只在江口的航行安全了。而这才是最让古人忧虑的。                                                                                                   --幸运的是,与乐山大佛相隔不远而又比 大佛高7O米的灵宝塔的修建,正好可以弥补大佛因为年久失修而造成的无法为航行船只进行导航的这一致命性缺点。因为,其巨大的高度以及在修建时的刚好是三江汇流中心线的这样一个良好的视像,终于使得航行在该地段的船只无论从三江的那一条航道进入古嘉州,无论多远,船工都可以看见灵宝塔,从而使得船工可以轻松地测岀船只在江口的确切位置来确保船舶的航行安全。 并以此为当地水运事业所作岀的突岀贡献是谁也无法忽视的。在此,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必须要感谢这些古人们。                                                   ---位于凌云九峰之一的栖鹫峰 顶,是蜀中名楼东坡楼的所在地,该楼始建于公元十世纪,历经兴废,相传大文豪苏轼曾经在此读书,后人遂因此而将此命名为东坡读书楼,从大佛佛头南部前行不多远,爬过十余级台阶便到了。                                                              这里是一片东西长,南北短的一片长方形地域,从小径进入后所见到了第一座建筑物便是由苏轼亲笔书写的清音亭,这是一座供行人休息四面通透的木质凉亭,而 继续前行在这片空地的南北两面则是有关乐山大佛的基础认知以及历史及地质状况和保护的展示场地。东侧的一座较为正规的房屋里则是苏大文豪的塑像展示处。虽然说没有哪个中国人不知道苏东坡的大名。但相比较而言,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游客如果要来给景区所参观的景物作一个参观排序的话,大佛绝对是名列前茅,而东坡楼则是肯定靠后的,这可以从我进入这个景点到离开期间的不到二十分钟时间里不过十余名游客在此匆匆而过的实况中得到验证。自古英雄多寂寞,这句己有很长历史的古语完全可以概括从古至今多少千古风流人物一生的命运。但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他们不是网红,但历史会记住他们。并不需要时时把他们挂在嘴上而是把他们的名字镌刻并融入到可以与天地日月同辉的山川河流,历史画卷之中为人们所永远铭记。这就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