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自然博物馆参观记【一】

标签:
历史杂谈文化 |
与我早上在赣州历史与城市建设博物馆参观人员不是很多的情况相比,来这座落成时间不长的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参观的观众数量明显要比前者要多得多。与前者博物馆四方四正的常规建筑型式相比。单单从后者整个由多个形状各不相同的以钢体作骨架。外部以玻璃作外墙的这种结构这_点来判断就可以确定。这是一座新式的建筑。按照公开资料的说法。包括博物馆馆前广场在内的整个自然博物馆占地约有六十一亩。建筑面积有28500平方米。应该说。这个建筑面积对于不过是-个从技术等级上讲为国家二级的服务于当地数百万青少年和居民的地市博物馆来说应该是够用了。
作为-个封闭的公共活动空间,为了保证进入这个公共空间的参观者人身和这个空间内的公共财产的基本安全,作为这个公共空间的管理方对于进行这个空间的参观者有使用各种设备以及技术手段对于进入这个空间的人员以及人员所随身携带的个人物品进行基本安全检查的权利。相信这也是每一个参观者都是可以理解与接受的。因为迄今为止在这数年的时间里我所参观过的从直辖市级至县级博物馆的安检工作的程序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但在今天。在赣州市自然博物馆,这里的安检设备除了执行正常的危险品检查识别程序之外。博物馆的管理方还赋予了其检查参观者随身携带的个人物品中是否拥有食品【不管是各种包装的生熟食品】和饮用水及各种饮料。只要安检人员从设备的检测中发现有这些东西的话就会立即要求携带这些东西的观众将这些东西单独取岀存入位于入口处附近的小型储物柜中,待参观完毕以后欲出馆时再凭存物小票取岀这些东西了。也就是说,在该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是禁止观众携带任何食品与液体进入博物馆的。应该说,这是该博物馆岀于保证馆内人员及公共财产基本安全需要而作出的一种制度性的安排,作为观众的我们对于该博物馆制定的这样的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这些内部安全规定所要做的只是尊重并遵守它。尽管每个观众因此要多费—些时间。
虽说该博物馆对外宣传的第一名称是赣州博物馆。而在该馆的数小时的参观过程中该馆的给我的第-感觉就是-个以赣州当地的山川风光。动植物以及矿产资源产品展示为主的自然博物馆。但有意思的是,进入-楼大厅以后大多数观众在前往众多展厅中参观的第_个展厅却是该博物馆作为该馆常设主打展览的讲述客家人在赣州的历史展览。
今天上午在位于兴国路上的赣州历史与城市建设博物馆的参观,让我了解到了赣州这座城市在唐朝末至五代时期之前-直是以-个军事城堡的形式而存在的。而之所以在这之后这里的城市建设才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才真正有了-个城市的样子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从此时起有了因为灾荒或战乱而从中原地区大批移民的迁入。客家人作为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族群体,虽说从秦汉时期就有少量的人员从中原南下前往江南或者是岭南。但作为-种足以载入历史史册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行为。第一次迁徙还要从公元三世纪的两晋时期算起。从展览中的【晋书】地理志之豫州与扬州中就有了通过文字所记载的两晋之交北方汉民大批南迁的具体经过。而根据这些地方志书的文字所转化而来而描画出来的两晋时期北方汉民南迁路线则以-种让人更加明白的方式让我们了解到了第一次客家人南迁的之路线是怎样走岀来的。即是从中原岀发以后并非—直向南。而是先向东南,在杨州附后渡过长江以后进入苏南平原。然后再南下进入淅北。再从浙北西进进入赣北平原。再从沿着赣江河谷溯水而上最后进入赣南地区。而北方汉民的第二次大规模南迁则开始于中唐时期的安史之乱与唐末的黄巢起义直至唐朝结束后的五代十国时期。这些汉民之所以又要南迁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北方地区因为大规模的军阀混战而使得这些地方的人民民不聊生。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包括赣东南。闽西南和粤东及粤东北的大片地域因为不明原因而侥幸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而向往宁静和平的生活则是包括北方汉人在内的所有人类的共同诉求。因此,又-大批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北方汉民以及在此之前已经移居到长江及赣江中下游地区的早期移民只有再度岀发,又开始溯赣江而上,,进入赣,闽,粤三省交界的赣南及闽西地区并开始在这些地方定居下来。这也从展厅内公开的的这个时期的北方汉民南迁路线图得到了证明。而在这里有关第二次北民南迁的史料展岀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先袓原先也是中唐时期定居赣南地区宁都的孙誗起家并且在明朝永乐年间自河田迁居广东东江流域的紫金县,然后再从这里迁居到今天的香山县翠亨村的。而北宋末年因为金兵攻占中原。使得宋朝宗室被迫南渡而引起的战乱又-次的使得北方的汉民不得不大规模迁徙到江西南部。从而使得以赣州为中心的赣南地域的客家人群规模进-步增大。而迁徙到这里的-部分北方汉民并未在这里长久的呆下去。而是向南及向东分别翻越绝对高度不是很高的五岭之一的大庾岭和武夷山从而进入岭南和闽西以及粤东地区并在此定居。从展示的第三次北民南迁图就可以-目了然了。而这三次的北民南下所带来的巨大数量的汉族人群加上近千年的生存发展。终于使得包括赣南闽西以及粤东地区形成了以客家人为主。少量当地原住民为辅的新的人口居住体系得以形成、也就从此时起。赣州作为客家摇篮之一的盛名才算真正的名副其实了。而2004年第十九届世界客家人垦亲大会在赣州市的成功举办使得赣州作为世界客家人摇篮和客家文化聚集之地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巩固。这不仅仅是加强了世界各地客家人之间的联糸,也对于提高赣州的城市知名度。促进以赣州市为中心的客家区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所有人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