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永陵博物馆参观记【二】

标签:
历史 |


















现代中国历史学界对于唐朝由盛转衰最后遭致灭亡的原因大都具有一种趋同的认识,即地方藩镇实力过于强大,造成中央政府无法完全控制,而一但失去控制力以后,这些地方节度使便开始造反或逼迫皇帝退位由其节度使本身取而代之了。而今天这座展厅中的这两个四川地方政权的创始者王建与孟如祥就是这样的-对原先都是唐末时期拥兵自重的将领,在中央政权力量尚强时他们均不敢有所造次,但随着皇权力量的逐渐減弱,这些拥兵一方的节度使门便开始蠢蠢欲动,有所动作了,而作为前蜀开国皇帝的王建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于公元891年入开始入据成都,并在897年兼并东川。并且在十年之后的唐王朝灭亡之际在成都称帝史称前蜀的。后蜀政权的创立者孟知祥其立国过程也大致如此。这些拥兵自重的节度使之所以占据四川这块面积巨大的富饶之地来满足其成为皇帝这样的一个权力欲望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四川这块有都江蝘水利工程已经灌溉千年的肥沃的土地以及拥有足以防御北方外敌入侵的天然地理屏障,足以保障其这个地方小朝庭在不长历史时期的政治安全以及伴之而来的经济发展的机遇,而在王建入主四川的前期的确是遇到了。因为从展厅内展示的当时的成都城区街道模型图就可以看岀,,这座城市在唐宋时期就己经成为了中国数-数二的工商业大城市了。而这种繁华的由来,除了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当时的勤劳的当地人民以外,则是是作为当时的当政者王建当时的执政政策分不开的。而这种政治上的相对不那么严苛,经济上的与民休息较为自由放任所带来的当地经济的发展从之后王建陵墓岀土的较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就可以窥见一斑了,尽管后来的发掘表明,这座陵墓曾经被盗墓者光顾过。
然而作为中国历史许多短命地方小王朝的短命统治者灭亡-样,其灭亡自然有其中在历史上已经成为了固定规律的东西。不仅仅是他们皇帝爷俩以及后来再此立国的后蜀孟氏父子也是同样。这种历史的必然不仅仅是在当时的这个历史时期以及在千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应验了。不光是四川,位于长江下游紫金山麓被称之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也都没有逃脱这种地域魔咒的考验。或许这正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任何人为的力量所不能够左右的。
虽说作为物质实体的前后蜀地方政权的四位曾经的执政者他们的物质身躯早伴随着时间之刃的无情的切割早已幻化成了时间之砂涌入了历史的长河中而了无踪迹,但这两个地方政权在其不过八十余年的存在日子里为当地所创造的相对丰富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则是作为后来者的我们所值得铭记的。毕竟,它说到底,这四位王朝的执政者在入主蜀地之前其家乡都是来是中原文化的正朔之地河南与河北区域之内的,而他们在称帝之前也都是作为华夏文化正朔的大唐王朝的地方高官。而他们在四川执政时所采取的也是中国文化主流价值观体系的儒家文化,相对于地方政治政权的不断更迭,执政者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体系的不断代的传承才是最重要的。正如我在多年以前所发表的—篇有关睛隆24道拐的博文中所言,物质的东西可以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湎灭,唯有精神可以永存。
作为己经从1979年起就正式开始对外进行开放,并且以丰富的展览文物以及充满科技感的展览方式和堪称园林化布置赢得广大成都当地居民以及包括我在内的外地游客的认可。而这种认可对于作为向游客以及居民普及中国历史常识以及-个休闲娱乐好地方的多功能文化园区的展览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美好的未来也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