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宝玉戴的究竟是什么玉?
(2018-10-06 21:25:47)
标签:
历史收藏文化 |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可谓家喻户晓,《红楼梦》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故事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发展为背景,创造出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流畅的艺术结构。《红楼梦》在艺术创作上布局恢宏、刻画细腻,是举世公认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不夸张地说,《红楼梦》称得上是一部由天才作者精心构撰的煌煌巨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因此后世文人学者甚至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专业学派——红学。
《红楼梦》故事中的绝对男一号主人公是贾宝玉,这位衔玉而诞、出身显赫的小哥哥不但才情兼俱而且品学兼优,在经历世事变故之后,稍微努力了一下下,即考得“乡试举人第七名”,然后又爱咋咋地,果断失踪、离家出走。按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来看,这绝对算是一个牛人。值得一提的是,在《红楼梦》故事里被贾府上下视作“命根子”般珍贵、戴在贾宝玉脖颈项圈上的那块“通灵宝玉”究竟是块什么玉呢?今天让我们以科学的眼光,认真研究分析一下。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之所以叫《石头记》的原因作者曹雪芹在开篇之初已有交待——上古女娲氏炼石补天时,多出一块石头未用,随手将其丢弃在了青埂峰下。谁知这块仙石自己修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一日有一僧一道在石下谈仙论道,说及红尘中的荣华富贵,仙石听后不觉动了凡心,禁不住央求二仙带他到尘世开开眼界。于是僧道将它幻化为一块鲜明莹洁的小小美玉,投向了温柔富贵乡,由贾宝玉口衔而诞。
经过几世几劫,石头在历尽了一段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磨难之后,重新回到了青埂峰下。并且将它在尘世经历的所见所闻写成一篇《石头记》,刻在上面,以警示后人。一日,一个空空道人从青埂峰前经过,觉得有趣,便一五一十地将上面的文字抄了下来,《石头记》由此流向人间。
《红楼梦》里最后贾宝玉丢失了“通灵宝玉”,从此整个人浑浑噩噩、失魂落魄一般,贾府众人更是惊慌失措,唯有林黛玉暗自窃喜,以为终于摆脱宝玉、宝钗平日在众人眼中金玉良缘、天生一对的威胁,黛玉天真地以为从此后意中人终于可以属于自己,但正所谓天网恢恢,肥而不腻,偏偏趁着贾宝玉魂不守舍之际,贾府众人趁机替宝玉、宝钗举行了婚礼,这也导致林黛玉万念俱灰,最后于宝玉、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由此可见《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是“通灵宝玉”幻化而成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块“宝玉”在《红楼梦》整个故事叙述过程中的重要性,而《红楼梦》里对贾宝玉所戴的那块“通灵宝玉”的描写是:“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雀卵”就是鸟蛋,说明这块宝玉是椭圆形的,而且体积不大,一定非要抬扛说是驼鸟蛋的同学洗洗睡吧。按照正常标准这块宝玉大致应该和我们常见的鹌鹑蛋差不多大小。从玉石产状来分析,这应当是一块砾石,因为砾石是指平均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且小于64毫米的岩石或矿物碎屑,地质学中将颗粒直径小于2毫米的定义为砂,大于64毫米至256毫米的定义为卵石。
接下来对“通灵宝玉”的描述是:“灿若明霞”,意思是这块玉石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硬度,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宝玉石的硬度越高,则亮度越高,这是因为,密度越大,矿物越致密,宝玉石的表面越光滑,自然反射程度就高,也就越亮。从“灿若明霞”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得出,这块“通灵宝玉”的硬度至少应该在摩氏硬度6以上,否则根本达不到“灿若明霞”的程度。
然后是“莹润如酥”。这是对“通灵宝玉”质地非常形象的描写,中国传统文学中对事物的描述真称得上“简练精准”,写到这不由的对曹雪芹同志的敬佩又增加了几分,此致敬礼么么哒。既然是“莹润如酥”,那就说明这块宝玉的质地非常缜密而细腻。
最后的描述是“五色花纹缠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特征,“五色花纹”并不常见于一般的宝玉石表面,正是因为这个细节我们可以排除其它一大批宝玉石品种。
然而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判断依据不能忽视,那就是——产地。
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古代,任何宝玉石都存在客观上运输的问题,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地取材的因素绝对不能回避。而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素材基础很多是来自其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曹雪芹同志的生平。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
曹雪芹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皇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小时候跟康熙、韦小宝等人一起抓过鳌拜),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江宁”在哪?
“江宁”就在今天的南京,不过随着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江宁现在是南京的一个区——江宁区。
巧合的是,历史上的南京城又被称作“石头城”,现在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还有“石头城公园”。
综上所述,各位福尔摩斯同学可以推理得出“通灵宝玉”的真实品种——一块表面带着五色花纹、摩氏硬度6以上而且质地非常细腻的椭圆形砾石,产地很可能在南京附近,所有条件符合这些综合特征的宝玉石只有一种——雨花石。
“雨花石”成分以二氧化硅为主,石质为玛瑙、蛋白石、玉髓、石英等等,雨花石又分为细石和粗石两类,细石以玛瑙为主,石质细腻,颜色艳丽,磨圆度高,晶莹可爱;粗石质地较粗,以石英或变质岩为主,价值较低。雨花石常见于河床、河流阶地的沉积物中,其中最著名的是南京六合横梁镇产出的雨花石。
所以,贾宝玉戴的那块“通灵宝玉”,应该就是一块产自南京当地的非常漂亮的表面带有缠丝状花纹的玛瑙雨花石。
《说文解字》解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的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这几种说法就是我们今天广义上所说的“玉”,它不仅包括和田玉、翡翠,而且包括岫岩玉、南阳玉、水晶、玛瑙、绿松石等等其它多种传统玉石。
我相信,《红楼梦》故事里的那块“通灵宝玉”一定是曹雪芹少年时曾经亲手把玩过的爱物,并且这枚美丽无比的玛瑙雨花石给作者留下了深刻而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致星移斗转、物是人非之际仍然对其念念不忘,所以在讲述“石头城”中的“石头记”时,他亲手赋予了那块曾经陪伴他美好少年时光的石头以鲜活的生命。
感谢曹雪芹、感谢雨花石,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今天的我们才有幸得以通过《红楼梦》感受几百年前那个时代的物貌风采和人文精神。跨越古今、穿棱时空不仅是历史的探究,也是玉文化更深层次内涵的体现,最后感谢CCTV、MTV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