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现实性决定了交易具有非完全绝对趋同性。
| 分类: 缠论通解 |
交易的现实性是交易唯一可以依赖的基础,那么交易的现实性反映了什么,有什么可能的现实推论?
一、交易的现实性决定了交易具有非完全绝对趋同性。
1.人的反应是需要时间的,就算是脑神经的传输,也是需要时间的;
2.社会结构的现实多层性以及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任何的群体性交易都不具有同时性。也就是说,即使是相同原因造成的相同买卖,都不可能同时出现,必然有先后。也就是说,交易具有延异性,不会完全地趋同,这是交易能形成可分析走势的现实基础。
3.即使所有人都应用缠论,由于社会结构以及个体差异,依然不会造成一个完全绝对趋同性交易。这样,缠论依然有效。
4.应用相同的理论,在现实中也不会有相同的结果。现实就是一个典型的非完全绝对趋同系统。在不同的资金规模、资金管理水平,选股策略、基本面把握、交易者性格、气质等情况下,自然地呈现不同的面貌,这就保证了同一理论交易的非完全绝对趋同。
5.缠论是永远建立在当下之上的。
例如,一个日线级别被判断进入背弛段,由于某种当下的绝对突发事件,使得小级别产生突发性结构破裂最终影响到大级别的结构,这时候,整个的判断,就建立在一个新的走势基础上了,而往往这时,实际的交易并没有发生,除非你运气忒好,你刚点击“买入”键,这个突发事件就发生了。
6.如果有庄家、基金偷学了这种方法,这就等于乾坤大挪移比第几重了。而且对于大资金来说,至少要比散户高出两重,才可能和散户打个平手。因为资金大,没有更高的功力,怎么能挪移起来?
7.级别越大,企图控制干扰所需要的能量越大。对于周线级别以上,基本就没人能完全控制了。如果真是出现个个庄家、基金争学缠论的情况,那么除了在小级别比功力外,功力浅的完全可以把操作级别提高来加强安全性。
8.缠论最终比的是人本身。虽然乾坤大挪移的第八重不能肯定打不过第九重,但任何非乾坤大挪移的,肯定打不过第八重。有一种武功是高出其它孤峰而上的,因为起点已经大大超越了。其他那些起点就错了,又怎么能比?显然,不可能所有人都相信应用缠论。因此,那些不用缠论的人,就成了缠论吸血的对象。现实中,这种对象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缠论归根结底是一套关系人的理论,只能不断在交易中修炼,最后比的可是功力。例如,就算是背驰这么简单的事情,就算是同一种方法,当成为群体性行为时,比的就是心态与功力,心态不好、出手早或出手迟的,就会在价格上留下痕迹,甚至当趋同性较强时,会使得级别的延伸不断出现,那就让功力深的人得到一个更好的买入或卖出价格,这些细微的差别积累下来,足以使得赢利水平天差地别。
这也是为什么缠论公开的一个深层原因,因为缠论是对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的一个客观理论,即使公开了,也不会让这理论有任何改变,就像牛顿力学不会让万有引力改变一样。至于理论可能造成的趋同交易加大,也早在缠论的计算中,这里比的是当下的功力。
由于交易具有延异性,没有绝对的同一性,那么即使对于严格一种因数决定交易行为的系统,也依然能产生可分析的价格轨迹。任何群体性的交易行为,不会出现完全的价格同一性,也就是说,不会永远出现所有人同一时刻的同一交易。而一个完全绝对趋同交易,就等价于一个赌博,所有的买卖和买大小没任何区别,这样的系统是否存在?当然,例如一个庄家百分百把所有股票都吃了,而且任何一笔的交易都只有他一个人参与,没有任何别的人参与,这时候,其走势等价于一个买大小的赌博。而只要有人买入或还持有这股票的1股,那么这个交易就可以用缠论来描述,因为,一个不完全绝对趋同的交易就产生了,缠论的另一个界限就在此。
交易具有延异性,不会完全地趋同,这是交易能形成可分析走势的现实基础。
缠论只有这两个界限,只要是价格充分有效和市场里的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那缠论就绝对有效。
至于有多少人学习,应用这个理论,对理论本身并没有任何实质的影响。因为:缠论是对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的一个完全的数学公理化理论,唯一需要监控的就是价格充分有效市场与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这两个前提是否还存在。
无论你用什么交易方法,只要是在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里,你就在缠论的计算中;交易,不过是人类行为的一种。要成为成功的交易者,首先要对人类的行为穷其源,得其智慧。否则,一个糊涂蛋,什么理论都是白搭。
缠论如同大道,不需要私藏着,都可以学、都可以行。但能否行到不退转的位置,是否最终还是“学如不及,犹恐失之”,那就要靠每个人自身的修行了。
如欲系统学习缠论通解可加入“缠论通解演练班”,咨询热线:微信号houdezaizhi,QQ:349670075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