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19-04-10 14:42:55)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部编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创新教案《元日》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注重课内外紧密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句诗词,大家读一读,看看都跟什么节日有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你能背出下面两句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小结:清明、重阳、中秋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师:(课件出示)"元日"""的意思是开始,第一。那么"元日"是什么意思呢?(新年的第一天)。
  师:这首诗就是写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同学们,你们家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是啊,中国人过年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人们是怎样过年的?谁愿意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注意要读准字音。
  指名一生读
  教师:读诗首先要读得字正腔圆,你注意了“声”是后鼻音,“除”是翘舌音。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注意节奏。谁再来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读古诗要有节奏,但是不能停得很突然,相反要稍微拖长一点儿,言断意不断,适当拉长一点音调,不仅有节奏感,还给我们带来遐想的空间。老师来试试。
  谁再来试一试?
  师:学古诗就是要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画面,读出情绪。为了更好地读出画面、读出情绪,让我们先借助注释想一想: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交流:我读懂了哪句。
  (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用新桃符换下了旧桃符。)
  顺势解释屠苏,桃符,并且带领学生读。
  饮屠苏
  出示:“屠苏”资料
  如果说,“劝君更进一杯酒”的酒是离别之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酒是思念之酒,那么这"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酒是一杯什么酒呢?(祈福酒,辟邪酒,长寿酒。)
  屠苏酒是祈福酒,引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酒是辟邪酒,引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酒是长寿酒,引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示:“桃符”资料
  师:看,这就是桃符。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所以在上面写上字或画上画,就可以避邪祈福,后来桃符就逐步演化成了我们今天的春联。
  3.师:俗语常说“诗中有画”[板书:诗中有画],这首诗中藏着很多古人过春节的画面,你看到了哪些过春节的习俗?
  顺势板书: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
  你能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吗?
  教师评价预设:你还看到了人们的表情,甚至透过画面感受到了心情。
  你描述的画面中洋溢着快乐。
  听了你的描述老师仿佛闻到了爆竹的硝烟味。
  师:大年初一,全家人欢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屠苏酒,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想到来年学习进步,成长快乐,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年轻人想到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老年人想到来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师: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谁想来吟一吟这句诗?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
  过渡:诗人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借着馨香的酒意,喜气洋洋的走出家门,他看到了什么?
  4.小结: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诵读)
  5.同学们,诗中不但有画,诗中还有情,[板书:诗中有情]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四十九岁,此前他已度过了人生中四十八个元日,为什么在这一年会写下《元日》呢?让学生自己说。如果学生说得出,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趁机评价:学语文就是要像这位同学这样多阅读。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引导:诗歌是情感的流露,要进一步了解诗歌蕴涵的意义,我们必须进入诗人的生活背景之中,请同学们阅读这段资料,我相信你会有启发。
  出示:王安石介绍
  新的政策即将推行,王安石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兴奋、激动、充满信心……)
  你觉得诗中的哪个字就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老师认为这个“暖”字更能体现诗人当时的心情。)
  板书:暖
  指导书写:暖“日”字旁,日就是太阳,沐浴着太阳光身体就会感到温暖。"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心暖。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我们称之为诗眼。板书:诗眼
  这首诗的诗眼就是--暖。
  同学们,王安石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刚出任宰相,他想进行改革,让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他希望改革就像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就像人们用新的桃符换掉旧桃符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指着屏幕说)
  在作者眼中,听到的爆竹声是悦耳的,引读--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吹入的屠苏酒是暖的,引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照进千家万户的太阳光是暖的,引读--千门万户曈曈日
  人们换桃符的心情更是暖的,引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个“暖”字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高兴、兴奋、激动、愉快。
  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体会当时的心情。
  三、回顾课文,总结提高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元日》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古诗的画面,《元日》的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

   2.今天我们还学习了学会找出古诗的“诗眼”,诗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我们称之为诗眼。我们以后学其他古诗也可以尝试着去寻找古诗的诗眼。
  
  板书设计:
                  元 日
             放爆竹
             饮屠苏       暖
             换桃符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三首古诗词,《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了解我国的习俗文化,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由于在低段学生都有接触过了,因此学生朗读都比较轻松,难点在于理解诗人的感情。

    本课我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然后再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反复吟诵诗词。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先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根据课本提供的画面,说说全诗的意思。

    《元日》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诵的诗歌,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对联,例如:“又是一年春早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可以把学生带入到那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当中,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联系联春的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气氛。

    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人们的头脑中总是会浮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炮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教师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他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学生们畅所欲言。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欢乐,并很好地理解诗词,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学生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在教《清明》这首诗,我注重了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古诗时,采用多种方式读,如:自由读、同桌读、范读,小组读、男女赛读,使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慢慢喜欢上古诗。

      这首诗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有关。课前我调查了学生,学生对清明节的习俗知道很少,甚至部分学生不知道。所以我在本节课开头设计了清明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习俗文化。在教学诗意时,我结合制作的课件,让学生看到春天花红柳绿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在教学诗意时,鼓励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学诗意。在学习古诗后,我让学生跟着视频资料读,学生积极性较高,效果很好。

     教完之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总是有些遗憾,比如:播放视频时,出了一点儿小故障,比预料的效果差了点儿。已学的电脑知识还解决不了这个小故障,真是悔恨自己知识还是少啊,应该多学一些。再如:学生在老师示范下,能读准节奏、停顿,但是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还不够。再如:我认为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没有预料的高,教学时,可能自己的激情还不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注释、插图、生活实际理解词意、诗意,并与同桌交流诗句意思。我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纠错中不断完善诗意,在句句相连中,真的实现了将诗句变成了短文,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这时再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画面已不知不觉展现于眼前,当想象当时王维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时,学生好像已穿越到了当时的场面,将王维的思乡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再次拓展时,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印记在学生的思想深处。有学生竟然说每次过节想到在广东打工的妈妈,他就吟诵这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从这首诗开放的教学过程,从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让我对高效课堂的践行有了信心,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推向学习的前台,自己做好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会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古诗虽难,但孩子们在方法的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将难变易,这不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堂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