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清照《声声慢》有感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
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当我读起这首《声声慢》时,脑中无疑会出现这样一幅图景:秋日的朔风,吹落菊花满地;大雁南飞,飘过阵阵哀鸿。此时的词人端着一杯淡酒,独坐寒风中,面对萧瑟的深秋,忧愁涌上心头,本欲借酒消愁,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此时秋日的黄昏,却又飘下细雨,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词的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像是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亡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的情绪。
这首词的第一部分突出了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这八个字,一是说明秋天结束,冬天来临时候气候是突然变化的,作为我们普通人,天冷管天冷多穿些衣服也罢了,可是作为一个思念心上人的人就不一样了,在这种气候突然变化的时刻,更会去惦记自己心爱的人,而且最难将息,最难将息就是最难做到不去惦记他。前面用了许多叠音词,只是为后面乍暖还寒,最难将息作铺垫,突出了一个冷与愁。
第二部分用了二个物景,酒与雁,酒是消愁之物,又是驱寒之物,可是在这里作者却认为怎敌它、晚来风急!愁也解不了,寒也驱不了,更进一步渲染了伤感的气氛。接着写大雁,大雁是秋天的象征,秋天即将结束,大雁就要往南飞,到暖和的南方度过冬天。大雁又是书信往来寄托的象征,现在大雁要走了,好像是旧时相识,可是大雁无法带去我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此景此情,真不叫人伤心致极。伤感的情绪再一步推进。
第三部分是用了满地黄花和梧桐细雨二个景物,满地黄花是写秋风扫落的菊花,以憔悴的黄花自喻,当自己容颜憔悴,残花败柳的时候,还有谁会来关心她呢?所以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命运只有走向孤独,走向寂寞,这样的景遇,即使是从早晨盼望到天黑,也只能独坐窗前,痴痴发呆。可是在秋风秋雨的时刻,特别触动人情感的是那梧桐更兼细雨,在黄昏时候,点点滴滴声音,实在让人伤感啊!读到这里,我不仅感叹世事的艰辛,更被作者真实环境的渲染而流泪长叹。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作者愁苦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但这里的愁不单单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寄托了词人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