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之尧帝故居

尧帝故居是尧都区五大尧文化景区之一。
要知老,先看小。帝尧出生在外祖母家,即临汾市伊村。明朝伊村有个古牌楼,上书“伊祁故里”四个大字。2019年5月,寻访此地,道路盘曲,有点偏僻,印象帝尧故居是在村的西北角的一处有塘、有台的地方兴建的,主要建筑是祭农坛和尧王台,两者相连。
祭农坛四面可上,造得平坦圆整,主要是宣扬尧确立历法,使人们耕种有遵循,这是农耕时代的进步。
尧王台大殿建在较高的台地上,素有“尧堂高三尺”的说法。这是说尧住过的房屋有了基础,高出自然地面。雨季防水,平时防潮。梁思成先生据此认为,这是古代建筑发展史的重要开端。
尧王台大殿前耸立着一尊明万历年间的碑石,上面的大字是“茅茨土阶”。史书记载,帝尧生活十分俭朴,屋子上的草都不修剪。房檐下的梁柱都保持原状,不加刀削。住处和宫廷建筑,保持本色,毫不装饰。他饮食简单,吃五谷杂粮,不计较滋味调和,从不挑剔好坏。他衣着简朴,夏天只穿葛麻布衣,冬天只穿鹿皮缝制的衣服御寒。茅茨土阶就是对其俭朴精神的称谓。
在茅茨土阶的凉亭上,我坐了很久。
对尧的认知起源于主席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尧原是陶唐氏部落的酋长,后来又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晚年把帝位禅让给舜,传为历史的佳话,这种行为与尧对老百姓一贯仁爱之心有关。传说,如果有哪一个人挨了饿,尧就说:“这是我使他挨饿的呀!”如果有哪一个人受了冻,尧就说:“这是我使他受冻的呀!”如果有谁犯了罪,受了惩罚,尧就说:“这是我使他陷入罪恶的呀!”在尧做国君的70年间,先是遇到过大旱,天上同时出现10个太阳,大地上的草木和庄稼都干枯了,尧就命羿射下9个太阳,解除了旱灾。后来又遇到了特大的洪水,九州大地一片汪洋,尧就命禹去治水,用了13年的时间,终于把洪水治服了。所以那时人民虽然也过了些苦日子,可是百姓对尧始终是衷心爱戴的,一点也没有怨言。
孔圣人对尧大加赞扬,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这段话的大意说;尧这位国君,真伟大呀!最崇高最威严的是上天,唯有尧能像上天那样爱抚人民。那种对人民的宽厚坦荡的爱呀,老百姓不知怎么说才好。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陆游有《时雨》一诗存世: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