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车轱辘坨村
〖活动主题〗徜徉大自然溪谷,企羡李学鳌诗情。
〖交通方式〗包车、拼车。
〖适宜时令〗四季。
〖线路安排〗市——灵寿——青同——慈峪——车轱辘坨。
〖活动内容〗从团泊口向左转进入大西沟,沿坨水旁的乡村公路上行7.5公里,进入车轱辘坨风景区。依次可游玩古茶树景区,清古宅景区和大坨山景区,若时间富余,可做大小坨山环穿。
〖资料发布〗
车谷砣村:位于灵寿县西北部深山区,距省会石家庄90公里。全村由4个自然庄组成,共69户205人。景区面积17.5平方公里,历史上是大同经五台、灵寿到恒州(今正定县)的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古城垣及将台等遗址尚存。村庄中的古茶树、古桑树、苍颜古柳、清代古宅等,仍然屹立坨水两岸,古老苍颜,蔚为壮观。抗战时期这里是晋察冀边区的后方基地,边区驻麒麟院时,边区印刷厂、后方医.院、抗敌剧社和西北部战地服务团等,都曾住在这里。1939年陈庄歼灭战后,一百多名伤兵驻此疗伤三个多月。日寇大扫荡时,该村群众多次掩护伤兵、县区干部及家属等多达数百人次。被称为“抗战时的世外桃源,Z安.全的堡垒村”。
车轱辘坨:灵寿高山之一,俗有“车轱辘坨把天磨”之誉。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流水潺潺,常年不断,是其外观;而颇具神韵的内涵则是古、雄、险、怪、野、秀、幽。这里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主要有松、槐、枫、杨、杏、桃、核桃、板栗、花椒等乔木和果树,还有野生猕猴桃林,野生核桃楸林、大酸枣林及山葡萄、野生药材等,随着山势起伏,错落有致,郁郁葱葱。而且地势开阔,绿草如茵,上百种山花点缀其间,是自然天成的森林公园,且有大坨山、小坨山、大馍馍顶、小馍馍顶、雄鹰峰、金鸡峰等奇山峭壁美景,主要有三个景区。
1、古茶树景区。以千年古茶树为龙头的主要景观有:坨水南岸的千年古茶树;千年古茶树简介碑;横跨坨水的古茶桥;珍贵的宝疙瘩树;神石龟。《宋史》载:李进卿,并州晋阳人,以骁勇隶护圣军,因战功擢兴顺军校。周太祖开国初,命率所部兵戎灵寿久之。《灵寿县志》载: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命兴顺军校李进卿邻所部人马戎灵寿以防契丹。李将军在灵寿驻防时,契丹占据燕、云十六州。虽虎视后周,因李进卿在此地驻守,不敢再从大同出发,经五台、灵寿进犯恒州。李将军驻防灵寿留有将台、古茶树、营盘地等古迹。
3、古城墙景区。此景区位于车轱辘坨村西北,是整个大坨山景区的主要景区。占地7.5平方公里。古、险、怪、野、幽等特点在这里充分展示,主要景点有三叠潭、浴盆潭、云石桥、古将台、古桑古柳、野生猕猴桃、野生核桃、仙雨崖等景点。三叠潭由高、中、下三个水潭联成。潭水清澈深隧,有小鱼、草虾游泳嬉戏潭间。浴盆潭似浴盆,潭水清澈晶莹透剔。据传七仙女曾在这里沐浴,时逢一樵夫路过,七仙女慌乱中将浴盆登偏。云石桥,由两巨石嵌夹着一块似鼓似球的巨石形成拱桥。桥下的流水潺潺好似天桥一般。近观巨石纹理飘逸如云锦,可谓:“云中山顶带雨意”。小坨山上的古将台,相传为五代后周将军李进卿镇守白草口、车轱辘坨口时所建指挥台。在此台上对各关隘、哨口一览无余,雄险非常。古将台旁有株古桑树已历500年沧桑,一到深秋季节叶黄如金,象一把黄伞撑在将台旁,相传是明朝守将所植。
〖温馨提示〗山路盘旋,需小心驾驶;景区大环穿强度略大,亦可做成穿越线路;云顶溪水有时漫过山路,须小心行走;猕猴桃树结果时,请勿私自摘取。
〖户外评点〗始开发的景点,百去不厌,经典线路。
〖美文推荐〗
车轱辘坨爬山小记
车轱辘村的村名,听起来很亲切。细细考究,应该是指这儿的山包较多,大多下切有环形的深谷,这一坨、那一堆,地理上自然成块,山道弯弯,容易迷途,地势险要。这种推测不无道理,大多敌后根据地选址的地方就在深山之中、崎岖难行之地,进退有据,易守难攻。
红色的历史让人神往,但激发我们前去的决心,还是先行的驴友们发回来的自然景致图片,很是引人入胜。去那儿倒是不远,西柏坡高速岗南口下,奔驼梁方向,经团泊口左转,车轱辘左转右转,寻路在山道上行驶不久,便能发现车谷砣的标识。真是佩服了建设者的发明创造,把一个村名谐音成了这个名字,坨变成砣,居然也能说得过去,砣是石碾上的石轮,也能从沟边的水磨房中看出端倪。至于说车谷两字里透露出的车行万里、五谷丰登,也暗合乡亲们向往幸福和时尚的善良心愿。
村里有一小桥,飞驾溪沟两岸,赫然有一古茶树矗立其侧,乡亲把它当作树神来供奉,立了碑、挂了匾、披了红,树前还有香炉摆放,让人肃然起敬。或许有人看惯了江南灌木型的茶树,对高大的乔木型茶树长在这里很是不解,殊不知石家庄虽然在北纬30度开外,不象热带气候那么湿润,适合茶叶生长,但那高山之间,山谷之中,也有充裕的日照,丰沛的降水,温润的气候。石家庄的茶叶品牌有赞皇县的鸟接茶、平山县的青兰茶,以及灵寿县本地的五岳山茶,有一茶联专门盛赞五岳山茶: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走;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水泉。车轱辘坨与五岳寨纬度相同、环境相当,有千年古茶树隐藏之间也就解释得通了。
顺溪沟而上,走不多远,能看到一水磨房建在沟帮上。里面有一张巨大的磨盘,上面的磨砣还能推动,我让同行的群友们推了推,照了照相,戏说要记住这儿,对驴友而言,磨房应该就是家啦。这应该就是继千年古茶树之后的必看之点。
再往上行,到将军谷时,便要去谷中穿行了。在这儿,我喜欢那下切的谷壑,那落叶覆盖的沙地,那清澈的水库,那野树的虬枝横躺,那无数的的巨石杂乱铺陈,当然更让我喜欢的是那潺潺的水声,这水声是真切的,带着乡野的淳朴的味道,带着青香的气息,我们逆着它溯源而上,循小道前行,走出一路欢乐的歌。走不多久,我们似乎能看到小溪的源头了,它流过一面高大的巨石,形成一自然瀑布,我们在瀑布前留影,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瀑布有的像童子尿,飞流喷射,也有像村妇撒泼砧衣之水,哗哗地、唰唰地,随意自然。我把它称之为公母瀑,赢得了群友们的会心笑声,大笑之余,一部分体质弱者就原路返回了。而一些体质略强者,继续向上攀登。
走到一处垭口时,雾居然浓起来,也有一些潜流在小道上汩汩流淌,使小路变得有点泥泞湿滑,让我想起“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句话来,感觉很是恰合此地此景。我们经过短暂的休息打尖,仍然选择了继续前行。上到山脊,我们看到了一些山谷中所不曾见的景致,有山上的草甸,野花遍地丛生;有山顶的松树,上面的蜘蛛网层层叠叠,层次错落得煞是好看;有倒伏的树木、虽经山洪的侵袭,但却顽强地活着,形成一个拱门倒在道上。当然,那雾气太重,草上挂着露珠,如入仙境。恋恋不舍间,我们抱着大部分群友未能上山的遗憾,怏怏而返。
对于我来讲,我没有完成一个大环穿,是一大遗憾,还有一些遗憾,比如哪儿是点将台、回音壁、石画、雄鹰峰、龙劈石,没有向导的缘故,找不出来,只能附会和猜测。
下得山来,我与该村的老乡拉起了家常,问起了李学鳌,他说,李学鳌虽然当了大官、是个诗人,但家中的哥哥也故去了,所以很少回来,这多少让我有点失望。他诗作颇丰,著有诗集《印刷工人之歌》、《太行炉火》、《乡音集》、《李学鳌长诗选》、《英雄颂》、《放歌长城岭》、《李学鳌诗选》等作品。
让我宽慰的是,老乡们很热情,也很坦诚,还带有老区人民对于时事的关心和热情,与此地自然的美丽相得益彰,让人难忘。我想,明年还要来看一次,多去村里走走,找找革命足迹;多绕山头走走,看看巨石巉岩;多听潺潺水声,重温童年感觉。
车轱辘坨环穿
此行,不同于上次,宣传噱头用了采摘中华猕猴桃和品尝腌肉面、烙饼子。让贪吃者、爱摘者来混迹于户外界,本身就是户外组织者的无奈与悲哀。
时间是9月22日,正是猕猴桃即将上市的季节,农家乐韩大姐说,到月底采摘才好,现在还不太熟。这儿能生长出这种果实,跟它两条沟里长年溪水流淌、湿度比较大不无关系,当然也与土壤酸碱度、温度夏秋季持续在10度以上的生长要求相吻合。
韩大姐家的腌肉面,吃了的人都说好吃。腌肉是灵寿的特产。在冬天腊月里准备上好的猪肉,肉经过冰天雪地略冻一冻,准备好大锅烧好热后,将肉清洗干净,放到锅里加盐加煮肉专用的调料煮到八成熟。然后在开锅前添加适量硝盐。八成熟的肉切成小块备用。准备两个小锅一个上糖色,一个放少部分油烧热。炸好后,放入洗净晾干的瓮里,瓮的大小根据肉的量准备,放一层肉加一层大盐粒子,将肉全部放到瓮里后将翁放到避光阴凉处,放一段时间,几个月后再吃,山区群众技术好的能将肉腌一年,这样腌出来的猪肉,风味独特、香而不腻。车上有驴友如是说,那腌肉亮晶能透明,将腌肉加土豆、豆角、粉条一起炖制成菜,或加上手擀面,大锅菜也好,腌肉面也好,分外诱人。我跟韩大姐事先电话谈妥了饭价,每人12或13元吃个饱。只是我没口福,因为决计要环穿。
计划赶不上变化。车程改变了,多了半个时辰才到。出发时又走错了沟,等再找到我熟悉的那条沟时,又耽搁了半个时辰。我多少有点焦急,打开了“六只脚”软件,提防走错了线路。今天是艳阳高照,不再是大雾笼山,不环穿是对不起这么好的天气。
沟底是细砂地,走在上面很舒服。沟中有水库,适合留个影。水畔有巨石,时不时能歇歇脚。小路不太明显,就是茅草长势太旺掩盖所致,平趟过去,还是能分辨出来。一个半小时我们才走到我说的那断崖处,青蛙崖也罢,公母瀑也罢,细线飞流直下,溅起水花,使人不易靠近,但仰拍瀑布,能拍到彩虹。
盘旋直上垭口和山顶甸,便可以看到松林了,阳光和煦,微风吹拂,适合午餐,况且也饿了,二点打尖却遇到反向穿行的一群驴友们,四个小时才与我们汇合,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我思忖我原先四点半出发走人的计划一定破产,我们要做的,就是争取时间,一走再走,不再留恋山顶的风光,那层峦叠嶂,那远山如黛,那松涛呼啸,那松针匝地,那山势蜿蜒。
大小坨山间,有一处陡崖,考验胆量和攀爬技能,我率先走下来,一开始倒腿贴壁,然后是扶壁侧行,再到蹲下正面一步步捱下来,好在有惊无险,12人安然下来,然后就是走山脊,穿山谷,装点松针土,薅点野韭菜,捡点野蘑菇,前提是莫耽搁时间,眼看天要黑下来了,迅速下山是首选,再也不要欣赏那高峡出平湖的奇观,寻觅那关口长城的遗迹。
此行,按“六只脚”的记录,应该是攀升海拔为1380多米,距离为11公里,但大家的感觉是距离被误导了,应该有15公里左右,没有四五个小时,这趟环穿之旅是走不下来的,路远遥遥无尽头,谷深、林密、水长、路滑更是没说儿的。
感谢“六只脚”,感谢大家的两双脚,眼是“孬熊”,脚是“好汉”,此言不虚。
http://s4/mw690/006CwufMzy7nRelFw6T33&690
http://s14/mw690/006CwufMzy7nRemQlC54d&690
http://s9/mw690/006CwufMzy7nRenjaC438&690
http://s6/mw690/006CwufMzy7nRen8gJf65&690
http://s10/mw690/006CwufMzy7nRenPNnH59&690
http://s6/mw690/006CwufMzy7nReo27Mp45&690
http://s12/mw690/006CwufMzy7BKhPrJtF1b&690
http://s4/mw690/006CwufMzy7BKiuxsxt23&690
http://s2/mw690/006CwufMzy7BKhWpsHfa1&690
http://s10/mw690/006CwufMzy7BKhPzbo5f9&690
http://s6/mw690/006CwufMzy7BKiuEBmJ75&690
http://s4/mw690/006CwufMzy7BKhPD1Bhe3&690
http://s1/mw690/006CwufMzy7BKhWxtAsc0&690
http://s5/mw690/006CwufMzy7BKhWznZa94&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