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马草折银

标签:
app博大华艺派宝会艺术品电商艺术品交易平台 |
明代马草折银
马草银的征收,明初采用原额税粮内免粮买办,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马草在成化以后变成田赋加派,从“夏税秋粮马草”这样的提法可以看出,马草应是按田粮摊派。万历九年(1581)后完全并入田赋征收。据文献记载正德初年,全国马草折银岁入仓数额为23.7万两。万历八年(1580)太仓库共收取马草银345,614.24两。另外,马草银也作为地方财政的组成部分。万历六年(1578),全国各地存留410.5792万束马草,后改折银两征收。
http://s12/mw690/006CuJ0hzy7cT5VqJqX1b&690网络配图
明代“建昌府解纳万历四十七年马草银拾两银匠杨午”十两银锭
2010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一件铭文为“建昌府解纳万历四十七年马草银拾两银匠杨午”银锭。从其铭文显示的内容可知,该锭是万历四十七年江西建昌府征收的马草折银。从上述文献记载可知,该锭是按田赋摊派的马草折银。而江西山丘居多,并不是盛产草料的地区,因此,这里征的马草银是一种摊派的税名,并不见得是真实的马草折银。事实上,明代有不少税项只是一个征税的名目而已。明朝晚期,各种各样巧立名目的加派、加征比比皆是,最著名的就是三饷加派。万历四十六年(1618),辽东战事危机,后金起兵攻占辽东重镇抚顺,明军全军覆没,举朝震骇。而皇室和朝廷只能加强赋役征收,应付巨额军费开支。据记载,仅这两年的田赋加派,就为朝廷增加了六百万余两白银。联想到这件马草折银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征收的,极有可能是这时期的辽饷加派。值得注意的是,铸造该锭的银匠为杨午,这个银匠名曾出现在定陵出土的铭文为“建昌口新口口万历四十七年京库银五十两掌印知县藩元勋永行吏肖日辛银匠杨午”的银锭上,时间地点银匠相一致,又相互印证,此种机缘在存世的明代银锭上是绝无仅有的。
出处:《明代赋税银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