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银锭收藏之清代民国浙江银锭

(2017-06-05 16:17:48)
标签:

app

博大华艺

派宝会

艺术品交易平台

艺术品电商

浙江银锭主要有两种形制,五十两马蹄型和五两圆型,由浙江钱庄或银号制造。前者用于上解官库的税锭,比较少见。五两圆锭则是大量出现在市面上的主流银锭。

五两圆锭有官铸和商铸两类。官铸锭通常是各地上解到省库的项用锭,也称地倾锭,是由官府将上缴的银两委托当地银号或钱庄根据统一的标准打造的。其特征是在银锭的表面打上纪年、地名、银号或银匠名等三个戳记,戳记的位置通常是一横二竖,如“会稽 十二年 沈仁”、“义乌二十五年 振昌”等。也有一种是三戳记呈三角形状,几乎都是宁波鄞县地区的如“鄞县 徐镇 x年”、“鄞县 徐镇 x年”。除此之外,其他圆锭都可以认定是商铸锭。

http://admin.paibh.com//UploadFolder/UEditor/image/20170605/6363225783359680145955362.png

网络配图

清代 浙江“协丰 十八年 汤溪”三排戳五两银锭

商铸锭是银号或钱庄为了流通自行铸造的银锭,其式样比较多,缺乏规律性。一般也是3个戳记,但文字稍显随意,有以下几种类型:(1)铺名加纪年,如“广源 九年 九年”;(2)地名加铺名,如“浙江 贵临 贵临”;(3)纪年加铺名,如“聚合 二十三年”;(4)地名,如“石门 石门 石门”;(5)铺名,如“三元 三元 三元”;(6)纪年,如“念九年 念九年 念九年”;(7)三个戳记各打一个字,如“鼎裕秋”、“志  ”等;(8)纪年、铺名加吉语,如“寿丙午年 三元”。

http://admin.paibh.com//UploadFolder/UEditor/image/20170605/6363225785421507986154309.png

网络配图

清代 浙江“隆聚”五两银锭

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圆锭,锭面上其中一个戳记是类似于满文的符号,或者说是暗记、画押,其他戳记的内容多为地名和纪年、铺名加纪年、铺名等。从其铭文的内容来看,应该是商铸的,因为暗记、画押或符号是商家防伪惯用的伎俩。然而由于浙江某些银号或钱庄明显带有官商合一的性质,使得这些银锭更具一些官铸的因素。清代浙江的某些赋税是由银号或钱庄包销的,这些银号或钱庄也相应承担了铸造银锭的任务,同时也与官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形成了垄断的局面。砸上这种让别人看不明白,只有商家或银号认识的符号,无非是为了表示其可靠性,起到了正名验身的作用。因此,这种特殊的银锭也可以理解为官铸锭。

浙江圆锭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出现,早期通常是两个戳记,而且锭面中间的乳钉大而呈平漫状,铭文通常是地名加银号名、纪年加银号名等。《中国历史银锭》记录两件浙江盐饷圆锭,铭文内容是“盐饷 吉字”和“盐饷 敦裕”,前者是盐税用作军饷的意思,后者是银号名。这是两个戳记的早期圆锭,十分少见。大约在乾隆后期,两戳逐渐被三戳所替代。

总的说来,浙江银锭的形制比较单一,三戳圆锭流通了近200年竟毫无变化。这种墨守成规的做法,与浙江在清中期前后大量使用外国银元不无关系。之后,银锭虽然在赋税、交易等领域仍有一席之地,但已如昔日黄花,缺乏生机,铸造银锭的银号或钱庄只能维持原状。出于无奈,在道光年间杭州一些钱庄模仿外国银元的重量铸造七二银饼,目的是想与外国银元自由兑换,但由于成色上的原因,很快就被淘汰。可见传统的银两制度在外国银元的冲击下,变得软弱无力。但银两制特有的韧性使得银锭始终在夹缝中求生存,在不断的熔熔铸铸中,履行自身的职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