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元地方篇之安徽省造银元

标签:
博大华艺派宝会艺术品直播银元 |
光绪二十三年二月(1897年3月)安徽巡抚邓华熙以皖省制钱不足为由,奏请购机建厂制造银元,便利市面流通。获准后随即派遣候补道潘汝杰赴上海洽购机器,三月与德商订立合同,限期5个月交货。但实际上,设备在次平二、三月间才陆续运抵,厂房则在春季竣工,机器安装妥当后开工。“雇用熟悉工匠,按照广东、湖北银元分两、成色并凿明年份及安徽省造字样,铸成大小银元五种”。
龙银大珍——“二十三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样币
耿爱德根据海关报告上所述的资料认为,皖局开工日期是光绪二十三年底(1897年11月)。然而,由本章引文所抄录自两份奏折的内容可知,安徽是在光绪二十四年三月(1898年4月)间才正式开始以机器制造银元并咨送进呈军机处的。然而存世极罕的“二十三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银元,其铭文与开制日期不符,显然不适合作为当时呈送式样之用,故毫无疑问是一枚样币。
网络配图
光绪二十三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A.S.T.C.”银币样币
早期泉谱如王守谦的《中国稀见币参考书》及蒋仲川的《中国金银币图说》中皆未记载此“二十三年”系列的安徽省造光绪元宝银元,首见于1949年施嘉干编的《中国近代铸币汇考》,但只有二角型的一钱四分四厘一种,据称为国内仅见品。据耿爱德1954年出版的《中国币图说汇考》记载,该币是1947年在上海出现的。由于其与安徽“二十四年”系列银元相似,故耿氏认为应有存在全套的可能性。至于它的来源有多种说法,然而以该年安徽银元局尚无机器,故可确定是别处制作。可能是供应厂商的机具虽备妥,但其他方面未配合完全,待开制时,年份已不适用而弃置重新刻模。由于供应中国造币设备及模具最多的英国伯明翰造币厂直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才向安徽提供铜元的造币机器,故可将其排除。
1965年6月英国伦敦的Glendining&Co,举办的拍卖会上出现一枚“二十三年”系列的未流通状态的七钱二分银元,它印证了耿氏的推论。
2001年新加坡拍卖会上出现了一枚安徽二十三年五分样币,来自德国,声称孤品。其实早在1979年时,美国加州Money
Company的邮购目录中已出现黄铜样币一枚,只是当时通信不如今日发达,未被人注意。2002年香港拍卖会出现一枚德国的铜质广告币,其龙图与安徽二十三年“二角”样币的龙图几乎相同。此币正面有中文“光绪元宝”及“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德文“INGEN
安徽银元铭文的有趣现象
安徽省所造银元的正面文字,与其他省份比较,颇为有趣。首先是“二十三年”造银元正面内圈镌有4个英文字母,真正含意不明,依其排列方式有不同的解读。一般以自左起直读“ATSC”时译为“安徽大清银币”(An-Wei Ta-Ching Silver Coin);自左下起旋读“TASC”解释成“大清安徽银币”(Ta-Ching An-Wei Silver Coin),另则有人认为“大清银币”四字直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才出现于币面,欧美语法为自上方左起横读,于是应该为“ASTC”,加上与中文的对照,遂作“安徽省造钱币”(An-Wei Sheng Tsao Chien/coin)。
http://s10/mw690/006CuJ0hzy7aKSPuGw169&690
网络配图
戊戌(1898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一般而言,钱币在设计上如属同系列,多半图案一致、形式相同,只是按面额的递减规格缩小而已,同年份也极少出现两种,譬如同样是1898年生产,安徽所造银元却有“二十四年”及“戊戌”两种。另外,ASTC英文字母出现在“二十三年”及“二十四年”版上,但后者也有一款无此英文字样的,同一年份有多种形式的状况十分罕见。构图上的缺少一致性也增加了收藏的乐趣,而这正是收藏者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安徽银元局营运时期很短,光绪二十五年六月(1899年7月)就奉旨停产了。根据芜湖的海关报告,机器设备同年搬运至广东。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再次开局后,专事生产因长期钱荒而兴起的铜元,至清朝覆灭前都没有再生产银元。银元局开办的时间只有一年多,生产期短暂是安徽省造银元稀少的原因,当然也不曾生产之后宣统年号的安徽银元了。皖省龙银的产量目前无资料可查。
http://s5/mw690/006CuJ0hzy7abEqTcj274&690
您好,艺术品综合服务交易平台——派宝会,期待与您合作共赢,如有意向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