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银元地方篇之四川省造银元

(2017-04-17 15:35:45)
标签:

博大华艺

国画

派宝会

艺术品交易平台

银元

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四川革命党人首先在重庆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并以“汉”字旗为义军标志。经过几番争战与协商,四川在次年归于一统,军政府接收了原度支部成都造币分厂,改名为四川造币厂。1912年(民国元年)4月开始以军政府名义发行形式与众不同的新币,正面铭文“四川银币”,背面中央有一大圈,内刻篆书“汉”字,圈外环绕18颗圆星,代表18行省。这就是所谓的“四川汉字大洋”,或称“大汉银币”。

军政府造“汉字四川银币”

“汉”字银元是由成都造币厂开始制作生产的,正面中心刻有花饰,据称是芙蓉,以代表产地别号芙蓉城的成都,相传后蜀皇帝孟昶在成都城墙上遍植芙蓉花,成都因而得此雅称。

“汉”字大洋的重量不是标准库平,而是采用四川通用的九七平,只相当于库平七钱一分。这种既减重又减色的银元,版式极其杂乱。上海外商银行于1911年时,委托南京造币厂化验该年所造的银元,其含银量为86.4%,而非先前的90%。

四川币制混乱的原因

民国初年,由于袁世凯心怀不轨,造成了南北的分裂。那时,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北京政府与孙中山组织的广州政府,形成了“一国两府”的对抗局面。四川因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双方争取的对象,而四川军阀则采取两面光的骑墙姿态;在各方无力顾及的情况下,四川有如独立王国。

四川军阀彼此争夺地盘,互不相让。1918年熊克武在互斗中获胜,出任督军,但因兵力有限,无法控制局势,干脆在次年发布《四川靖国各军驻防区域表》,承认各自割据的事实,明令“就地筹款”。1922年,军阀刘成勋击败杨森,出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为谋取私利,提高了五角辅币的生产比例。前清造币厂章程中有“辅币数量暂限定二成,成色为七”的规范。杨森在1924年打回四川,进驻成都并任军务都督后,为实现“统一全川”的野心筹措军费,更下令停造壹圆主币,而专造五角辅币;此为“广版”五角取代大银元的滥觞,而后来的其他各地军阀所仿制者通称为“杂版”。当时只要有机器、工匠、大小军阀都可任意设厂造币,后来还开设了银行钱庄,大印纸钞债券,此乃四川币制混乱的原因。

民初在四川流通的银元,除川版龙洋、“汉”字大洋外,前清的江南、湖北等地银元以及北洋、“宣三”银元与“袁大头”等皆全省通用;本洋、鹰洋及广东、安徽等地银元则可在重庆使用。其他如云南龙洋、“杂版”川洋等须视各县情况折价使用。后来“孙小头”与船洋,亦通行全川。

http://s7/mw690/006CuJ0hzy7an7B0rMa46&690

图片来源于雅昌

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壹圆

“大汉银币”的生产时间与数量

“汉”字大洋壹圆银币于1912年4月由成都造币厂开始生产,1924年至1927年间停产,1928年恢复生产,但次年起以生产五角为主,1933年上海中央造币厂开制,该厂改为中央造币厂成都分厂后,便停产银元。耿爱德的资料上成都厂这段时间共生产了6207万枚,但他特别声明此数据未必完整。《世界硬币目录》记载则为5567万枚,这在耿氏数据中只是1921年至1923年旧版“汉”字大洋的产量。重庆造币厂制作时间较迟,详情不明,有说是1919年重庆铜元局应商会委托代造“汉”字大洋,首批生产了100万枚。

1926年后,续造多批,每次数万至数十万枚。因各地军阀设厂滥造,故川版“汉”字大洋可能有七八千万枚;亦有人推测总额应接近1亿枚。不论实际数据如何,它在中国银元产量的排名里,应列于“袁大头”、“孙小头”、船洋之后,居第四位。

至于“汉”字银辅币的产量,根据资料中的统计,五角约3955万枚、二角约9.6万枚、一角约37万枚;以产量论。二角小洋最少。

“点金版”与“佛手花”

“汉”字大洋的版式非常多,试举其中壹圆及五角名誉品各一种。“点金版”的主要特征是“四川银币”四字中“银”字的部首金的两字与王字不连接,细分尚有“中华民国元年”的“民”字多一点及“元”字底下两笔分开等多种小版。“佛手花”是指五角的芙蓉花有如“果中仙品、世上奇卉”的佛手,此昵称十分传神。一般认为,两者均由重庆厂所造的可能性最大,都是稀少品种,后者尤其罕见。

http://s8/mw690/006CuJ0hzy7an7Jk7CT97&690

图片来源于雅昌

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大字点金”版壹圆

北伐前成都近郊有多少造币厂

大清王朝的骤然奔溃,使原本地方自行其是造币的情况更趋严重。民国成立后的南北对立愈加造成局面的恶化。川省的军人由于军费不足,自行设厂铸币,来充当军费。由于铸币厂成立后,进行得很顺利,所以导致军界争相效尤。一时间此类非法造币厂,几乎遍布于各重要军事地点,至民国十六年时,仅成都左近即有80处。铸币所需现银,系以流通之壹元及半元熔毁改铸。新币之币面价值,仍与旧币相等,成色则减为三至四成。此币在川省按八折或八折以下行用,外省即难以通用。民国十六年底时,该省当局禁止续铸此类劣币,将各厂机器没收,并拟禁止其流通。

由此可知,四川省不仅前清龙样版式繁多,到了民国时期,所造的汉字银元“花色甚繁,且与别省所铸者花纹迥不相同,成色亦低劣”,可见川军竞相设厂滥造钱币,导致形式及成色不一的情况在通行银元的时代早已恶名传遍全国,只是事过境迁今人不知而已。有些藏友以为这是同厂所出的不同版本,其实是不同地方生产的,着实无法理清厂别的头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