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银元宝真长古装剧里那种摸样吗?

标签:
杂谈艺术品收藏文玩收藏古玩 |
真实的银元宝真长古装剧里那种摸样吗?
提到银锭你一定会以为银元宝,就是像“山字”的形状,其实这是古装剧给我们的误导。历史上真正流通的银锭“银元宝”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一种,由于其重量不同因此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那银锭究竟是什么形状呢?
银锭一般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电视上经常看到的就是在宝银的基础上设计的;
http://s12/mw690/006CuJ0hzy77TIzqZJ1fb&690
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
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
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银锭又有白银之称,白取自银锭的颜色。白润而沉稳是银锭的特点,但是我们会看到有的银锭气孔中有金黄色的多彩宝光,俗称“金珠挂底”。这是因为老银锭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们触摸、氧化等损伤,银锭已自然生成了一层银锈和包浆,这种银锈和包浆的颜色大多为灰色或灰褐色,色泽温润。民间对白银鉴别银色有很多口诀,含有黄铜的银色为“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含红铜的银色口诀为“七黑八红九带白,九五成时还原色”。
如何辨别真假银锭呢?让“派宝会”的评审专家教您几点知识:银锭的含银量基本在95%左右,银锭的颜色除有包浆外,都应是雪白色的发出宝光。当今市场上鱼龙混杂,有很多渡银伪锭,其色泽浮而无光,新的时候色泽还亮丽,但气孔决无多彩的金黄色宝光,时间一久就会露出铜色;市场上的银铅或银铜等合金假锭,新时色泽灰暗、久后有时会呈现出红、黄、黑色,这是银中大量掺入红铜、黄铜和铅等所致,但仍无雪白色的宝光;市场上低劣的铅质假锭,新银锭时色泽黯淡无光,久后外表变黑色。对用真白银制作的假锭,由于作假银锭的时间较短,不可能像老银锭一样生成天然的包浆,它的色泽看上去像刚出炉,火气很大,尤其是在底部和侧面,制假者都为了掩盖这一特征,往往在银锭身涂上一层化学药物,使银锭表面变成带黑色或其它颜色的花包浆。
其次,各种银锭因铸造工艺的不同,成型后的情况也不同。现在制假银锭,往往工艺与过去不一致,因此成型后的情况也不同。银锭的又一重要依据。凡蜂窝较深、较密、洞内圆润光亮,有回珠,有彩色光泽者必是真银锭,银合金银锭一般没能上述特征,如果蜂窝中灰黑一片,可能是铅等假锭。蜂窝状凡是自然形成的必然是口小洞大,深浅不一,人为制造的蜂窝状正好相反。
随着银锭近年来价格逐渐走高,造假现象也愈演愈烈,投资者收藏者需要巧妙鉴别,尤其提防“真材假货”。
以上图片均由艺术品先锋平台——“派宝会”提供,欢迎预约实地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