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19-12-17 18:04:41)| 分类: 评审书 |
《小学数学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提出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从目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的能力和习惯,学习数学仅仅限于解题。对于较大信息量的的数学材料,往往读不出要点,理解不了题意。如果再不改变这种状况,数学教学就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寻求新的改革思路,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数学阅读也应该成为助推学生数学素养提高一种方式,通过数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理论依据。它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课题通过强化学生数学课外阅读,从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与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课外阅读有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决不能让学生仅仅拘泥于教科书的框框,而应当让学生广泛的阅读。课外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阅读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他指出,阅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因此,一个学生只有更多的阅读课外书籍,他才会有更多的思考,他的智力活动才会更加的活跃。课外阅读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因此,他努力使每一个少年都有一本心爱的书,使他反复阅读、反复思考这本书。课外阅读是对落后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落后学生进行个别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广泛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3.新教育关于阅读的思想: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对人类,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是人类文化精神的集体守望;对教育,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是授之以渔的最终目的;对个体,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是终身受益的个体福利,是开阔眼界,豁达胸怀,陶冶情操、启迪心灵、修身养性的最好方式;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是构建幸福的精神世界的根本途径。”而数学课外阅读是阅读的一部分,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巩固所学知识,才能增加才干,才会思考问题,才会培养思维。
三、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1)数学阅读是对数学语言的具体化和形象化的介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数学阅读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兴趣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2)数学阅读帮助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的意义。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生活经验。通常数学教学是抽象的,对数学基本概念进行介绍时,可以通过阅读数学以前的知识,层层递进,从古至今,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的意义。
(3)数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很多数学阅读书籍都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巧设题目,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一关一关的解密,一次一次的思考,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数学品质。
(4)数学阅读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通过对学生关于数学家的简单调查,发现学生对其知之甚少,数学发展至今,一些古时候的数学计算方法被现在科技的东西所代替,被遗留的传承下来的数学文化已经越来越少。数学阅读带我们了解数学璀璨的文化,更让现在的学生做数学文化的传承人。
2.实践意义
(1)数学阅读打破数学教学按部就班的壁垒,开创绘本教学的新局面。
现在的教育局面,数学课本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研究,数学课本已经不能成为数学阅读的唯一的支柱,一些研究学者和教师已经开始把数学绘本带入数学课堂,通过有趣的绘本去带领学生开创教学新局面。
(2)数学阅读帮助分析和解决由于“审题不清”导致“解题错误”的数学难题。
数学阅读理解能够影响数学解题,小学数学问题中的应用题、图表题都属于数学文本,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和语言词汇组成,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加工和理解。有些学生的阅能能力不足,对数学题意的理解不够准确,这就制约了学生发挥其数学能力,导致经常会出现“解题错误”。
(3)数学阅读带领学生进入浩瀚的数学知识的海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小学数学更是数学文化长河的源头,富有最原生态的数学文化品格。让数学阅读带领童心去开启数学的征程,点燃儿童求知数学的激情。
四、课题研究基本内容
1.通过数学阅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识结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数学阅读,做好与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规范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五、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研究重点:小学生数学阅读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研究难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途径、策略的研究。
六、研究手段和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分析、研讨已有的数学阅读教学相关的知识,借鉴语文阅读方面的经验,学习探究性教学理论及课改经验,确立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计划。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文献和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数学阅读的材料。
2.调查法。包括书面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进行调查并归纳、总结、提炼,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3.案例分析法。选定有典型性代表的个人,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解释探究阅读的规律和方法,提炼并升华成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
七、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
|
姓 名 |
职 称 |
职 务 |
专 |
课题研究分工 |
|
王国庆 |
副高级教师 |
副校长 |
教育管理 |
理论指导 |
|
董艳梅 |
一级教师 |
年级校长 |
教育管理 |
课题申报、组织实施、方案拟定 |
|
演 |
一级教师 |
学科组长 |
数 |
具体实施、开题报告、工作报告 |
|
倪彩云 |
一级教师 |
学科组长 |
数 |
具体实施、结题报告、成果汇编 |
|
杨 |
二级教师 |
|
数 |
具体实施、资料整理、制作简报 |
|
窦 |
二级教师 |
|
数 |
具体实施、阶段小结、成果汇编 |
|
张卫航 |
二级教师 |
|
数 |
具体实施、阶段小结、摄影录像 |
|
冯朵朵 |
二级教师 |
|
数 |
具体实施、问卷调查、博客管理 |
|
高少婵 |
二级教师 |
|
数 |
具体实施、中期总结、资料整理 |
八、工作进度计划
(一)准备阶段(2018年5月---2018年6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组织机构,在专家的指引下选定课题。
2.理论学习,搜集资料,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3.申报立项。严格按照市级课题申报要求,认真填写申报书,申请立项。
4.召开课题实验方案论证会,明确研究内容、目标及意义。
1.启动课题,通过开题报告会向上级部门汇报本课题的研究方案、预期效果等,并对本组课题成员进行培训。
2.理论学习 ,拟定实施阶段计划。
3.针对不同年级,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数学阅读材料。
4.组织实施数学阅读,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开展问卷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反思总结。
6.收集、整理课题经验材料,进行汇编。形成一套适合小学数学阅读的校本教材,总结开展数学阅读的实践经验。
7.撰写研究心得,进行校内交流推广,在推广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做好记录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9年8月2019年9月)
1.成果总结。组织讨论本次课题研究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认真总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炼出的好的方法,撰写相关案例和论文等文稿,形成材料上报学校教科室进行审核校对,并申请结题。
2.鉴定结题召开结题会议。将整个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并将研究成果上交市教研室申请结题。
3.推广应用将本次研究成果通过经验交流会、专题研讨会、成果展览会、书面或者网络等途径进行推广运用。
九、预期课题成果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
论文、简报等汇编 |
2019年8月 |
|
活动影像资料汇编 |
2019年8月 |
|
校本教材 |
2019年8月 |
|
研究报告 |
2019年8月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