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坑,别跳!

(2025-03-04 15:44:01)
标签:

2022

财经

股票

股评

上证指数

分类: 收评
有坑,别跳!

看完今天的盘面,有些朋友还是晕晕乎乎的。

带大家理一下节奏。

春节后属于攀升状态,指数虽然没有涨多少,但是市场还是很活跃的,估计大家都赚了一些。
从2月下旬开始,高标纷纷陨落,市场进入挣扎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有过两次“狼来了”的经历,结果都没能杀下去。
这给人一种市场很强不可能跌的感觉,让人放松了警惕。
直到上周五,第三次调整出现,市场杀伤力开始增大。

我的观点是什么呢?

一个有热度的市场轻易不会展开调整,要么跌不下去反复挣扎,可一旦开启调整,就不会很快的结束。

所以我判断,这里还是处于调整节奏中,调整尚未完结。

根据我的经验,市场会有以下情况出现。

1.指数波动不会太大,调整、反弹、调整,交替出现,整体以退二进一的方式运转。
2.每天都有热点,资金会追着前一天收盘后的利好消息跑,以短线套利为主。
3.热点很难持续,轮动节奏快,买入当日盘中富贵比较多,但次日亏损概率大。

这个阶段,市场会挖很多坑让大家去踩。

因为,当下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调整不会持续,市场很快能回到春节后那一段高潮行情。 

所以,调整后一旦有反弹,很容易跟进入。   
结果大概率是冲高回落,次日调整。      

不服气,再找一个当日热点跟进入,验证的结果,次日还是亏。 
如此往复操作三五笔,亏损幅度也是难以承受的。

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大家就别踩这个坑了。 

那怎么破这个局呢?

我说点建议,也未必对,姑且一听。

有两个重要的信号是必须关注的。

1.前一个交易日的热点,次日走势是不是很弱,甚至是领跌。 

咱们就说昨天和今天。 
昨天领涨的热点是什么?

电池系。  
你再看看今天电池系的表现,早盘就给出答案了,领跌。 

也就是说,昨天追热点博弈反弹的资金,今天多数都没有获利效应。

那你说,市场资金的参与情绪会增加还是减弱? 

这里有一个底层逻辑,资本是逐利的。  
当大胆的资金能获利了,那其他的资金会蜂拥而至。    

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被毒死了,其他资金就会寻找其他方向。 

反复试错之后,直到市场发现某一条线路有持续的获利效应,资金就会哗哗的流入。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交易模式。 

抄底能赚钱,那低位首板都有溢价,追高能赚钱,那高位连阳的个股就是首选。
所以,市场不存在匹配所有环境的单一操作模式。 

话题扯远了。  

今天呢,上午是机器人、军工系发力上攻,下午是半导体、芯片发力上攻。 
你能确定明天有获利效应吗?
千万不要提前预判,咱们没那么多资金试错。  

耐心的等明天市场给答案。

如果明天机器人、军工系、半导体领跌,说明热点频繁轮动反抽,市场依然是调整节奏,那我们还是按兵不动。

就这样观察下去,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昨日的热点今天有大面积的获利效应。 
昨天领涨市场,今天还能领涨。    
这个时候要意识到,市场资金情绪回暖了,可以考虑开仓博弈。
此时,哪怕你追阳线,次日都有资金接力,胜算会大很多。

2. 局部热点的影响力没那么大,可以对趋势产生转折的,肯定还是权重。 

比如昨天的电池,今天的机器人、军工、半导体,虽然这些板块领涨,但属于短线行为。

波段资金,中长线资金,是不会介入的。

真正有影响力的,还是金融、基建。  
你看看今天的证券、银行、建筑、中字头、地产、化债的表现,好像没有强力反应。

这也说明,市场没有到转折阶段。 

最明确的信号是什么?

我说,大家后期看。

当板块轮动频率没那么快了,利好刺激的热点开始有持续性获利效应,市场出现一批连阳个股(不涨停,但是还能给出连续阳线)。        
同时,大票开始发力,金融、基建里面有超过3只以上涨停股。

看到以上信号,你可以相信市场已经出现了转折,次日你开仓介入,会很安心,拿一拿都有底气。

不像当下阶段,短线博弈,心里也发虚,不知道明天会不会继续调整。  

所以,咱们散户做交易,尽量还是稳妥点,少做左侧交易,不贪图第一时间。

知道你对市场感应灵敏,我也知道你对热点把握能力比较强。 

听话,有才能的人多了,不缺你这一个。  

咱们只在明牌环境中做交易,赚最稳妥的钱。

今天就给大家聊这些,喜欢本人文章的朋友点赞,转发给身边的朋友。 

感谢大家的鼓励,我们明天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