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开低走,昨天评论区还真有人说准了!

(2024-12-10 15:56:10)
标签:

2022

财经

股票

股评

上证指数

分类: 收评
高开低走,昨天评论区还真有人说准了!

昨天收评发出后一瞬间,利好消息就爆出来了。  

才刚说过,市场像个巨婴,撒泼打滚要奖励。    

这不,利好来了。 

昨天评论区的声音分成两派。  

“明天会不会大盘涨停?”

“开盘最高,收盘最低,走着瞧”。

很显然,对利好抱有极大期望的朋友,新股民的概率大一些。
而老股民呢,经常被市场揍的鼻青脸肿,所以持谨慎态度。  

到底这个利好反应如何,还需要市场验证。    

关于利好的解读,大家可能看的都很多了,咱们换一个角度,说一下我的理解。  

连续看几年大会内容大家就知道了,打什么牌,不会有新花样,每个领域多少都会提及,只是每年侧重点不同。      

但是,关于这些牌的描述,文字是不一样的。 

历年以“稳健”当头,今年用了 “ 超常规” ,“适度宽松” ,“更加积极” ,“大力提振”。

这说明,我们当下遇到困难了,前面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后效果并不理想。

上面确实着急了,所以要 “ 加大”, “更加 ” ,“大力 ”。   

就连时隔十四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被再次提及。

现状是什么已经很清楚了,我们无需回避,要正视,且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三个方向,消息面,资本,大众。

这三者是独立存在的。 

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良性的环境是,消息面+引导大众,站在一条线上 

恶性的环境是,资本+引导大众。

而我们个体是非常渺小的。    

可我们怎么能做到在市场中盈利呢?
是要战胜市场,还是要顺应市场?
这个问题一两句话肯定讲不明白,那就说点易懂的。    
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潜意识里面,我把资本定义为逐利并冷血,且逐利是第一位的。

如何逐利?
那必然要引导大众的情绪,手段是多样的。 

比如,利好引导高潮出货,利空引导恐慌捡带血的筹码。

我们听到的利好,利空消息,往往都被资本当成引导情绪的催化剂。

举例说明,828墓碑线,印花税这可是重磅利好,后续一路下行。
同样的国庆前的924也是有重磅利好,却可以连续拉几根大阳线。
所以,利好并不能简单的判断为未来上涨,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挖掘根本原因。

给一个我认为比较靠谱的答案:大众信心。

大众有信心,众人拾柴火焰高,股价自然上涨。         

没信心,就算出利好也没有用,只是短期效果。

那信心这个词怎么量化?
我们也看不到具体的数据呀。

我每天会从盘面的表现去理解。      

咱就拿今天来说。   

开盘我看的是化债、金融、大科技,有没有领涨龙头股早盘直接被资金追捧,一字板封涨停。 

证券里面有一个国盛金控,盘中还被打开了,且证券梯队不佳。 

除此之外,我没有看到其他有份量的个股站出来。

而今天市场领涨的板块,其实和前阵子没区别,机器人+文生视频+ 吃喝穿玩消费类。
场内资金的信心没有明显增强的迹象。
很明显,这个利好反应是低于预期的。
那接下来就要看GJD会不会出手助力了。  

如果助力之后还是没有大的反应,后面的回踩,幅度会加大。

那这里我又要给大家建议了。  

这次我大胆猜测一下,今天的任务是去触碰上方3500点的压力,基本已经完成。  

接下来,不会是简单的上攻,回踩是必然的。      

大概率要回到前期突破点3380-3390区域,然后形成停顿。 

这个区域依然是分水岭,也是比较有价值的博弈点。
博弈后,有两种结果。   

1.上攻+回踩,异动完成,后续走攀升。 

2.上攻+回踩,关键节点转弱,宣告突破失败,后期下行。

搭配图,大家看的更清楚一些。 
高开低走,昨天评论区还真有人说准了!
该怎么做,大家心里有数了吧。

再分享一个我的经验。   

当我们听到突发性的利空和利好消息,交易请延后。  

一般来说,2-3天的时间。 

对于资本来说,消息只是引导工具,不要盲目的猜测市场暴涨或暴跌,市场的真实反应是需要检验的。

有两种情况,大家可以放心大胆的介入。

1.利好+市场认可。   
2.利空+市场力竭。    

因为,信心在增强,哪怕指数没涨,个股的资金也会非常活跃。   

你看,今天市场又给我们上了一课,每天盘后做个总结,用不了多久,大家都能具备拨开云雾见青天的能力。

今天就聊这些,喜欢的朋友别忘记了关注。  

朋友们,明天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