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公开博文 |
http://s1/large/006CcFg2zy7pTannjdS60
潘玉良:从青楼女子到一代画家的情深缘浅
(很多时候,左右爱情的,不是我们的愿望,而是命运的阴差阳错。)
1977年,潘玉良因病去世。去世之前,她把一生创作的作品都交由知己王守义保管,并嘱咐他一定要把遗作运回祖国。而王守义在临终前则把这批遗作和遗物交给中国驻法使馆。
而她与王守义有怎样的姻缘纠葛,才不惜自己临终前托付与他? 我想,是隐藏在心里的爱,以及今生都无法相拥的遗憾。
1937年,因无法忍受潘赞化正妻的羞辱,潘玉良旅居巴黎,在这里,她遇见了王守义。第一次见到王守义时,潘玉良便知道,她会陷入一场无望的爱情里,在她眼里,王守义这个年轻的飞机驾驶员就是她的梦,但她无法给出回应。彼时,她还只是一个别人的小妾,她的心早就已经给了那个将她救出火坑的潘赞化,她不会爱上任何人,在她看来,无论生死,她都是潘家人。尽管如此,她的心还是住进了这个叫王守义的男人。
彼时,王守义被国民党驻法组织迫害,无法再实现自己翱翔蓝天的愿望,只得在巴黎开了一家餐馆,聊以度日。而在王守义荒芜飘零的感情世界里,潘玉良的出现,是他荒芜世界里唯一的花朵。虽然王守义自己很明白,潘玉良不仅出身青楼,是别人的小妾,更让人绝望的是,她的心早已给了那个将她从火坑里拯救出来的潘赞化。尽管如此,在王守义的心里,想要一生呵护这个女人的愿望依旧大过于她此时的身份。
那时,旅居在巴黎的潘玉良只能卖画为生,生活异常困难。最初靠卖画,潘玉良还能勉强维持生活,但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潘玉良的画无人问津。那段时间,潘玉良几个月都卖不掉画,生活几乎到了断粮的边缘。一次,王守义去看她,发现她已经倦缩在阁楼里,身体因饥饿变得有气无力,但看到王守义时,玉良还是挣扎着挤出了一个微笑。
王守义看到眼前的玉良时,心疼得厉害。王守义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他没有问及潘玉良的生活现状,而是陪她聊了聊她的画作。而在王守义走后,潘玉良在门缝里发现了 20块钱。当时的 20块钱不是一笔小数目,它足以让潘玉良过上一段时间的温饱生活。握着那些钱,潘玉良内心五味杂陈,忍不住泪如雨下。
那个男人并不富裕,然而他将他仅有一点钱都给了她,因为,他爱她,他看不得她受到一丝的委屈,不忍她为生活愁苦。
王守义不仅在生活上帮助潘玉良,还陪她出入各种艺术沙龙,参观凡尔赛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艺术宫殿鉴赏艺术珍品,还甚至多方为潘玉良奔走,筹集资金,帮她在多国举办作品展……
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如此倾心相助,如果说没有爱情的成分在里面,王守义是不会做这些的。而作为当事人的潘玉良也明白王守义的心思,在异国他乡,有一个可以相依为命的人,是多么的温暖啊。然而潘玉良也明白,王守义是她可望而不可求的奢求,虽然自己是妾,但丈夫对自己的付出与信任,让她此生都不能辜负。
人世间,最让人肝肠寸断的,不是生死,而是无望的等待。等待,是一个人的苍老,如一把钝刀,在漫长的人生里,将人的灵魂与肉体,刀刀凌迟。
虽然明知潘玉良是别人的妻子,也明知自己这一生都不会有机会与眼前的人儿有任何现实世界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相依,然而王守义依然心甘情愿地守着那个女人,直到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一代画魂潘玉良于1977年在病榻上走完了她的人生。临终之时,她拉着王守义干枯的双手,久久无语。要说的话都在眼里凝结,四十年的相望,所有的一切都已被对方熟知。她含着泪,就那样一直看着王守义,苍老的双眸,如波澜不惊的海水,哪里,全是所有他陪伴她经历过的流年岁月。这个守了自己整整四十年的男人,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给了她温暖与支撑的男人,这个用他今生的所有,将自己扶上了“一代画魂”荣誉圣坛的男人,自己直到终老也未能给他一个名分。
弥留之际的她,目光始终没有离开王守义,眼里全是一个女人对深爱男人的眷恋与惜别。而王守义目睹着自己钟爱了一生的女人在无限悲凉中驾鹤西去,忍不住老泪纵横。
王守义花钱为玉良在巴黎蒙巴纳斯墓园买了一块使用期为一百年的墓地,并且在墓碑上亲笔书写了“潘玉良艺术家之墓”几个汉字,安葬了她。后王守义多方奔走,在他留法期间的老朋友邓小平与聂荣臻元帅的关照下,1978年,王守义回到了祖国。此前,潘玉良曾经托付王守义,此生她回不了祖国,如果他日王守义能回去,一定要把她的自画像带回去,只当自己也回到了祖国。站在国土上,王守义打开放着玉良自画像的行李箱,轻抚着画上那个爱了一生的女人,喃喃自语到:“玉良,到家了。 ”
接着,王守义按照潘玉良的遗嘱,将她的遗物交给了潘家的后人。当他准备将潘玉良的所有画作运回祖国时,却被医院查出了癌症,只待了短短的十几天,他便带着无法完成潘玉良的另一个遗嘱遗憾而去。
情到深处人孤独,无名无分地守了她四十年,他不后悔,将她推到“画魂”的圣坛上几乎耗尽了他的所有,他不后悔,然而没能亲手将她的画作运回祖国,却成了他人生最后的遗憾。
王守义去世后,留法的老乡和朋友们把他与潘玉良葬在了一起。他们生不能同榻,但死能同穴,算是对这段感情的一个结果吧。
当我们每每感叹“一代画魂”潘玉良非凡的艺术成就和浓墨重彩背后的人生时,更慰藉我们的是站在她身后的那份整整隐忍了四十年的爱情。作为中国近现代中屈指可数的女画家,潘玉良的苦难,执着和奋斗,她从雏妓到画家的艰辛历程,都足以让我们认同和敬重。
芳溪dinghy 曰:红颜知己,蓝颜知己,有时相遇,情之所至,则无法用笔墨形容。彼此相爱相守而难以衾枕之欢,让人叹为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