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个小游戏,让娃多喝水!

(2017-11-06 10:12:06)
标签:

杂谈


1.“干杯”


方法一:超级简单又实用的办法就是干杯!


不过玩这个游戏有一个小诀窍,咱为了减轻孩子因为身体疼痛带来的焦虑,大人的表情动作一定要表现出来很愉悦的样子。

https://wx4/large/006CbXNIly1fl84szex0hg309w05k4hc.gif

2.剪刀石头布


方法二:和孩子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谁赢了谁就喝一口水(或者孩子吃药,你喝水)。


这个游戏也有小诀窍哦,家长需要在赢了的时候表现出分外的欢欣鼓舞,输了的时候表现出特别的垂头丧气,瞬间找到影帝附体的赶脚。

https://wx1/large/006CbXNIly1fl84taw9l1j30sg0hy0tr.jpg

3.画画


方法三:通过画画的方式为孩子憋屈的内心找到出口。


给孩子讲,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很多小细菌和小士兵,小细菌这个坏家伙总是想要我们生病,可是幸亏我们的守护神小士兵时刻在与小细菌战斗,守卫着我们的健康。

在纸上画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形状代表小细菌,只要孩子喝口水,或者按时吃药,就马上很兴奋的告诉孩子:“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刚才那一口水(刚才吃的药)已经为小士兵补充了能量,现在我们身体里的小士兵又干掉了几个小细菌!”然后给宝宝一只笔,让他在纸上的那些小细菌身上划上叉叉。这时候还不能全部叉完,留几个,告诉宝宝下次喝水或者吃药后咱再来继续画叉叉,直到所有小细菌被叉完了,就表示小士兵完胜。

https://wx1/large/006CbXNIly1fl84tiycauj30xc0m8dmp.jpg

4.角色扮演


方法四:和孩子一起来角色扮演


借用方法三小细菌和小士兵的故事,大人扮演小细菌,大人就说:“我就是那个让你生病的小细菌,我要让我的好朋友痛痛大王和我一起住在你的身体里,让你不舒服,哈哈哈哈哈,你的小士兵没有喝水也没有按时吃药,我们已经不怕他们了,哈哈哈哈,没有喝水(吃药)他们弱爆了。”另外一个大人趁机把水杯或者药递给孩子,一副焦急加鼓励状:“快啊,快啊,快喝啊,给小士兵能量,打败这个小细菌和痛痛大王。”一旦孩子配合喝水或者吃药了,那个扮演小细菌的家长就得再次影帝附体,做出足够的痛苦和虚弱状。

https://wx4/large/006CbXNIly1fl84ttrzv3j30go08cjrl.jpg

5.故事

方法五:充分利用好卡通角色或绘本故事


其实孩儿们日常看的动画片或绘本故事往往能给我们提供很多与宝宝互动的资源。比如《黑猫警长》,家长对宝宝说:“报告警长,我们制定了一个打败疾病的方案,请求警长配合!方案第一步,请警长接过水杯;方案第二步,请警长咕咚咕咚的喝下这杯水;方案第三步,请警长静静的等待疾病坏蛋跟着尿尿被冲进马桶;方案第四步,请警长冲马桶,送疾病坏蛋去下水道吧!”

https://wx2/large/006CbXNIly1fl84tpzz7cj309q06iglv.jpg

6.听“咕咚”


方法六:听“咕咚”


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突然很惊奇的对宝宝说:“我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我的喉咙会说话。”然后大口喝水让宝宝听你吞咽的咕咚声,再鼓励孩子让他试试看,听听他的喉咙会不会也一样的发出咕咚的声音。


7.共情


方法七:游戏式共情


家长(或者玩偶)扮演生病的孩子,孩子来扮演医生或者照顾病孩的家长,家长模仿孩子生病时难受的样子,并且告诉“家长”自己生病了真的很难受,也盼望着快点恢复健康,请“家长”帮帮自己,然后请求喝水吃药等等。用这样角色互换的方式来表达你理解了孩子现在的痛苦,同时也让孩子通过扮演父母来理解你让孩子喝水、按时吃药是在关心他,是你爱他的表现。


8.抓住小火龙


方法八:肚子里住了一只小火龙


其实孩子在生病的情况下,他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他可能会因为病痛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所以很多家长会发现生病的孩子容易生气,对什么都缺乏耐心。所以在引导孩子喝水、吃药的同时,也可以试试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当你感觉到宝宝焦躁不安的时候,你可以对他说:“我感觉到你身上一股一股的火气,是不是住在你肚子里的小火龙在喷火啊?这个小火龙又调皮了,不过还好我有一个法宝来对付它,我的法宝就是喷水龙!”然后就给孩子喝水,让这个喷水龙去孩子肚子里收拾喷火龙。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还不错,还可以陪着孩子学喷火龙的样子来一场喷火龙大战,在打打闹闹中让孩子暂时忘记病痛,释放一些焦虑情绪。

https://wx3/large/006CbXNIly1fl84uec5mhj30a308cglm.jpg

其实只要你愿意想办法,你会发现方法总比困难多。并且当你在孩子生病时表现出来的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做法,也一定会在一次次深度亲子陪伴中深深的影响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