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当下月刊
当下月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19
  • 关注人气:1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下散文】《见证变的静默》——《三峡好人》作品分析

(2017-11-02 06:07:30)
标签:

杂谈

【当下散文】《见证变的静默》——《三峡好人》作品分析

原创 2017-11-01 文||匿名投稿 当下月刊

创办优秀校园文学杂志,发展优秀青年作家。

——《当下月刊》

秉承贾樟柯的一贯风格,《三峡好人》用它的写实见证三峡的这段变迁,用讲述情感的故事来反映来自社会底层的声音。

从影片一开始的那个长镜头,就注定整部电影的情感基调。那水声和穿上嘈杂的喧闹声,镜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他们的动作,镜头都用一个横摇尽收其中,这也让它在整部片子中那么多长镜头中显得更惹人眼球。镜头最后停在主人公——韩三明的身上。这个长着大胡子的男人,用一种似乎深邃的眼光注视着身后的长江。之所以讲深邃,是因为从他那里看到的是底层劳动人民的那种“忍”。整部电影中,可以说韩三明没有其他的表情,面部一直很平静。我不习惯去讲那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因为他心中还承载这很多。之所以没有形于色,只是他知道没有人能理解他的痛楚,只有自己默默地承担。所以不论面对敲诈还是等待,抑或是朋友的丧生,他只是用他那温厚的表情来表示一种无奈。虽然镜头给了韩三明的面部一个特写,但是从那一个个大全景衬托人物的镜头,不难走入人物的内心。镜头似乎是在用韩三明的视角,为我们展示这三峡奉节库区底层生活的百态。这种平静展示中暗示的是那种变迁的背景下的无奈。正如,那个出现很多次的数字“156.3”就是一个不平静的变的象征。

沈红是片子的另一个线索,她也是寻找。整部片子用了两个来自山西的人物,代表不同的社会层面的人物,同样是寻找一段感情,却是不同的结果。两个不同的主人公,却很巧合的联系着,就好像他们共同看见的那个UFO的暗示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神秘地在不知不觉中静静地消逝,就好像沈红的爱情。还记得这样一个镜头,沈红这在一个废旧的厂房中,有很大的一个窗可以看到外面,她在打电话寻找一个号码。很静很寂寞的镜头,这样的镜头似乎就是一个两年未见丈夫归家的女人心中的写照。其实,片子很流畅很朴素的手法却是蕴藏这极其不平静的变化。

“烟”、“酒”、“茶”、“糖”,这四个贾樟柯认为中国人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在片子中被特意强调。那种强调,更重要的是用着四种静物为载体展现静中无奈的变化。韩三明给“小马哥”点燃的那知烟;韩三明拿给大舅子的两瓶酒;沈红在长江畔的小摊上倒进杯子中的茶叶;韩三明和他寻找到的爱人一起蹲着吃的糖。这些静物所代表的应该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烟是虚的,就好像“小马哥”的死,还有最后定格在他遗照前的三支烟,这一切只是因为一种轻浮虚幻的生活作风。酒是烈的,就好像拆迁工人们和跑船的人们的艰辛,在雨中的静默的站立,这是一种坚强而忍耐的生活态度。茶是苦的,就好像沈红看到柜子中的那袋茶叶时后那个带着感伤的眼神,还有独自徘徊和寻找,这是一种无奈的生活风格。糖是甜的,就好像韩三明最后终于等到的自己的十六年未见的“妻子”,还记得那个镜头,是一个远景一棵大树下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走,这是再告诉我们生活重会使甜的,只要忍耐和坚强。

用这些静物,配上大多数的似乎空镜的镜头让那种以静趁变的凄凉显得更加独到。一切都可能变化消逝,静物会保持它永远的"still"。片子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展示的是废弃的工厂中的花花草草和锈迹斑斑的管道,这些拆不掉的东西,相信会永恒的存在于三峡的库区深处。就好像奉节的人们,会把他们的思念永远埋在奉节这个不会没有好人的地方,埋在这个有两千年历史却两年拆掉的城池中。

很像是一部纪录片,却又有这电影的创造。就像片子中反复用到的一种拍摄方法。一个定住的镜头,人物在其中活动,镜头是静止的,动的是人物和景中的物罢了。这样的手法是在暗示的是变化还是变化中所谓的人文关怀……

三峡的好人,其实就是像韩三明那样的见证者,见证者三峡在静默中的变化!就好像拆迁工们跟着韩三明一起走向新的开始,还有影片镜头:苍凉的歌声中远处有人在三峡高处独走钢丝。这是影片中最后悲壮煽情的一幕,也是唯一的一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