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下散文——无文学,不人生〗

(2017-07-24 11:34:15)
标签:

杂谈

无文学,不人生
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文学,它与为文学的人生相辅相成。从沈雁冰大改旧文学,实现新旧文学交替之始,“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求为人生做有切实意义的工作”。为文学的人生即是哲理的蔓延,更是艺术的升华,拉开了新的帷幕,打开了新的文字领域。
《道德经》中,无为而治是道家治国理念,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在道家的理念中无为才能无不为,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最是形式与发展规律的选择。但文学不同于这种无为,它是生动的存在,是一个个文字刻露的现实。
有为有用是赋予文学的现实意义,经历时代的检验后这个标准便是大浪淘沙铸金的抉择。文学的确是精神世界的享受,物质的极度满足便来追求精神世界的消遣,物质的极度匮乏便会寻找心灵上的依托。文学不分富贵贫穷,它是人生的链路,是精神世界上的慰藉。或许,此生真正懂你的人只有你自己,独行便是一种修行,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文研会强调的文学要反映人生的血和泪,的确,文学再现了一次次现场直播的撼人心魄,它的根儿是人民,它是有血有肉的人民手中的思想武器,它是民族苦难、民族压迫的时代赋予的反抗的使命。
文研会持续的十年也是为人生而文学的十年,促进了改革也警醒了新的理性思索。今天的中国需要血与泪的文学,我们的文学需要出现在人民流血流泪的地方。基于根,基于本,基于基,基于情。
旧事物的革新之路任重而道远,难一蹴而就。改革的之所以如此艰辛与不易是因为改的是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是对某些人或群体人的否定。而改革的真正主体恰恰就是这些“人”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物”,真正要革的也正是一个时代中的这群人的利益。触动了这个利益便会阻塞了改革的进度,一些改革萌芽在摇篮就面临着扼杀的威胁。
文学是不断革新,不断注入新思想活力的非物质灵魂,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综合性,统一性,当然也具权威性。与权威相伴的文学可顺畅革新成文学在一个时代应存在的样子,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成功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研究文学的发展历程并不仅仅是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的悲剧,更多的是实现它应被理解的现实意义。文学界到其他各领域都是这个道理,思索起来别有一番深意。
无文学,不人生:无人生,不文学。研究文史,走写文之路,思文域之殇,写民之血泪,是一份勇气与责任,是一份享受与趣味。

简介:原名:郑瑜潇 笔名:瑜小安 浙江台州人,就读于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语文教育专业,担任校文学社副社,学工处心语报社编辑部部长,在该社公众平台上多次发表文章。高中曾任文学社社长,与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一起创办《海梦》杂志,多次获得校作文比赛各类奖项。曾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喜爱文学,写作,擅长散文书写。

〖当下散文——无文学,不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当下散文
后一篇:〖当下散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