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药绝学:黄连与黄芩,功效竟有这么大的差异!

(2017-04-01 00:22:45)
标签:

杂谈

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李振华

  黄连与黄芩皆味苦,性寒,色黄,同归于胆、胃、大肠经,皆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治肠澼、下痢等湿热为患之疾,功能有些相似,为临床上所常用。然而,二药从药性及其治疗病症来说,又确有所差异。

  《伤寒杂病论》中,含有黄连的经方有13个,含有黄芩的经方有25个。这些经方为我们在临床上如何运用这两味药做出了示范,值得认真研究。

https://pic.wenwo.com/fimg/6042191179.jpg

  仲景用药多宗《本经》。《本经》中,黄连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黄芩主诸热、黄疸、肠澼、泻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纵观仲景经方中对黄连、黄芩的运用可以看出,黄连更偏于入心经,泻心火,并治上腹部不适感及不寐、心烦等涉及神志方面的病状。如黄连阿胶汤证属阴虚阳盛,阳盛则宜泻火,故用之治失眠,为补剂中泻药。还如交泰丸,亦治心肾不交之失眠者。黄连主治心中烦,兼治心下痞、下利。临床凡见目赤、牙痛、口舌生疮、呕吐及消渴等症,大多与火邪有关,以火性炎上,又消灼津液,故常用黄连以泻火。

  黄连为心胃之剂,呕吐为胃病,故后世治呕用黄连其效最捷,盖上升皆火之变见。二方(指黄连汤和黄连阿胶汤)皆以黄连为君,二证皆发于心,可见黄连为泻心火之剂矣。

  须得特别指出的是:黄连苦寒而燥,黄芩虽苦寒却不燥;黄连能治湿生之热,但不能治热生之湿,而黄芩却能治热阻生湿,故《本经》云黄芩“逐水”,《名医别录》云其“利小肠”。由于手足阳明皆属燥金,与性燥之黄连同气相求,故大肠、胃及胆如被湿热所扰,皆宜苦寒而燥者治之。所以,黄连“调胃厚肠”之功效是确切无疑的。

  我平时治胃痛、胃胀或胃痞者就喜用黄连(配伍蒲公英、麦冬、夏枯草等药),疗效颇佳。

  黄连之治湿治热须分别观之。湿证之急者可用,缓者不可用,盖湿缓者热不盛,热不盛则恶黄连之气寒也;热证之缓者可用,急者不可用,盖热证急者湿不盛,湿不盛则恶黄连之燥矣。由此可见,黄连虽治湿热,但只宜用于湿急热缓之证。

  与黄连不同的是,黄芩更偏于入肺经,长于清泄肺热,如疗痰热咳嗽等疾,以治气分之热为专功。黄煌认为,烦热是使用黄芩的重要指征,黄芩主治烦热而出血者,兼治热利、热痞。当年李时珍患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盈碗,即用黄芩一两煎服而愈。

  黄芩治自里达外之热,阴虚气盛热自内而出者,热致气阻者。《千金方》治小儿腹痛三方,均为气热攻血者,故方中皆用黄芩。邹润安指出,仲景用黄芩有三偶焉。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偶,如小柴胡汤;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偶,如大柴胡汤;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偶,如半夏泻心汤。故黄芩协柴胡能清气分之热,协芍药能清迫血之热,协黄连能清热生之湿也。就是这样几个最基本的药物配伍,就可衍生出许多常用的方剂,如经方中的当归散、黄芩汤、黄连阿胶汤,以及后世的芍药汤等。

  另外,黄芩还是止血良药。仲景首用于泻心汤治吐血、衄血,又用于黄土汤治便血,再用于当归散以安胎。后世如张景岳云其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徐大椿用黄芩清肺饮,治孕妇衄血不止、脉数者;蒲辅舟用一味黄芩酒炒为末,治痔久出血等。

  总之,黄连与黄芩的异同点在于:黄连偏于入心,长于清火解毒,性燥,为心胃之剂,主治心中烦,兼治心下痞、下利,能调胃厚肠,治湿阻生热,止消渴,解巴豆毒,擅除水火相乱之病及蔓延淹久之证。黄芩则长于清肺热,其性虽寒而不燥,能治湿热,主治烦热而出血者,治气热攻血之出血证及小腹绞痛或小儿腹痛,能安胎及治烫伤火疡等。

  黄连与黄芩,性相近而又各有专长,故二药配伍更能发挥协同作用,清化湿热之效益显。

中药绝学:黄连与黄芩,功效竟有这么大的差异!
李振华医生
北京 北京 北京市
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医医院 中医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