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六公里梁山中,有一处风水宝地,是武则天女皇和唐高宗李治合葬的陵墓。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在位二十五年(690年705年),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一)龙穴分析
这个风水宝地,在乾县县城北边的梁山最高峰里,地貌形如一个睡妇人,双乳凸现,栩栩如生,也是风水中的奇葩。
乾陵承袭了唐陵中“因山为陵”的风格,把地宫设计布置在人头处(梁山近顶部)。陵墓与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尧山等山脉遥遥相对。颇有高高在上的王者风范。
只可惜左边青龙砂比较低,难道这是她儿子李弘太子早逝和李显太子温顺听话的缘由吗?!右边白虎砂也较低且向外拽,因此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
(二)荫发的富贵人才
李弘太子早逝。李贤太子(唐高宗朝的第三位太子)遭废杀。
李显太子在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为皇帝。
李旦太子(唐睿宗),是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同母弟,唐朝第五位皇帝。于嗣圣元年(684年)被立为皇帝,但仅是母亲武则天的傀儡。他在武周建立后,被降为皇嗣,景云元年(710年),在唐隆政变后被再次拥立为皇帝。712年禅位于李隆基,退为太上皇。
大女儿安定公主早夭。小女儿太平公主涉嫌谋反,被唐玄宗赐死于家中。
(三)理气数据仅供参考
这个风水宝地,右侧有一处被凿挖的遗迹黄巢沟,相传是黄巢叛乱时开凿地宫的遗迹。后来地宫多次被凿挖。地宫及宝顶具体的坐向难以测知,只能依碑记来堪测,碑记的坐向是癸山丁向恒卦三爻。年代久远,数据仅供参考。
(四)内部研究课题
(1)乾陵若依神道上的双乳峰定向,青龙砂白虎砂都低矮,难道是怪穴?
(2)左边青龙砂比较低,难道这是她儿子李弘太子早逝和李显太子温顺听话的缘由吗?
(五)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本名珝,后改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享年82岁。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她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和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的次女。十四岁时入后宫,曾是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封为皇后,尊号“天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政。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宣布把国号唐改为周,定京都在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朝。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朝中贤才辈出。治政重视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才。武则天在位前后,肆杀唐朝李氏宗室,兴起了“酷吏政治”。晚年逐渐豪奢专断,颇多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危,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她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唐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著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十六首。她读佛经,写了一首著名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万千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后世佛教徒奉为圭臬,没有人能写出超越过她的开经偈。
武则天,这个挑战时代男权的女人,登上权利的巅峰之后,几经思量,决定在自己的陵墓前留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任由男人们去评说。
2018年8月
林沐雨记述于陕西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