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兴安县白石乡水源头村,有一座古建筑群-秦家大院,因为科举考试出了武状元秦本洛,文科进士二十多名,举人数十位,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无数的风水爱好者来考证。相传水源头村是唐代名将秦琼后人的聚居地。
(一)龙穴分析
秦家大院的来龙很远,从后龙山(又叫太子山)入局,周围群峰卓立,如文笔似贵人形神各异。大院在群山环抱的都庞岭系海阳山脉之中,村前尖峰拱聚,似朝拜如拱卫,一条小溪从田洞中穿过;村北是一座形似骆驼的书房山;村南则是通往白石乡的乡间小路。村子四周植有数百株银杏树,秋深时节,一片金黄。
秦家大院的正大门前蹲着“青龙”“白虎”石兽一对,上方二个匾额书“武魁”“文魁”,其中“武魁”匾为嘉庆皇帝御赐。门前一块练功用的380斤重的石墩见证着秦家尚武的家风。
(二)荫发的富贵人才
在明洪武年间,山东一位被贬的秦姓官员千里跋山涉水来到桂北地区,看中了水源头村四周的山形地势,选择了这个“风水宝地”安家落户,至今已六百多年矣。明、清以来,秦家学风鼎盛,人才辈出,先后通过科举考试出了一个武状元秦本洛,文科进士二十名,举人数十位,有进士村之美誉。
(三)理气数据仅供参考
秦家大院四周有乌龟山、麒麟山、宝塔石、印山、太子山等环护。武状元故居坐亥山豫卦五爻,壬龙入首,左水倒右。
(四)内部研究课题
(1)这个堂局关拦周密但狭窄,周围群峰尖秀但高压,会影响到什么呢?
(2)这个村场具有那些风水元素而荫发大批文武人才?
( 五 )气势非凡的秦家大院
依山势拾级而建成的秦家大院,寓意着“步步高升”,占地约17000平方米。这些宅子基本为三进三开,巷道均以青石板铺筑而成,宅子的墙壁都以几吨重的青石方墩为基。窗户上镶嵌的窗花是琉璃瓦烧制而成,上面还画着各种花卉,透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步入秦家大院,可以感受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古宅中的每户人家门楼上都有一个寓意深刻的楼名,如
“永振家声”
“吉门余庆”、“紫气东来”、“户拱三星”等等,几百年来的日晒雨淋,仍然飘逸出秦家大院浓厚的文化氛香。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大院中有完整的防火、防盗、防洪系统,整个大院设有排水系统,自高而低排入村前的小溪,每家每户都有天井,用青石板铺就而成,而且都低于主房近一米深,形成一个“池子”状的天井,作为排水之用。
其次是房屋之间建有细长走道,这是防火通道,每座房子都建有防火墙,即便是不幸发生火灾,只要盯紧防火道和防火墙,就把火势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不至于蔓延整个秦家大院。
秦家大院在东、南、西、北的出入口处都设有防盗门,抵御外来的盗贼,秦姓人家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居乐业,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从村中的巷道一直往后山上走,只见整座村落格局齐整,视野开阔,远处群山环抱,山山相连,形似一座人杰地灵的天然聚宝盆,古老的青砖灰瓦在金黄的银杏叶掩映下,显得别具韵味。
水源头村旁还有古石桥、古砖塔、奇美壮观的古树名木,村前小溪潺潺,风景如画,足见前人匠心独运,创造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村落景观。
2018年元月
林沐雨记述于广西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