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研究
(2020-04-22 20:50:20)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研究
论证报告
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中心幼儿园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绘画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能练习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线条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绘画表现方式,幼儿经常赋予它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喜爱并经常运用于绘画方式之中,作为幼儿园幼儿线条绘画是他们表现生活之美、宣泄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培养他们乐意用线条绘画的兴趣,远远比学会绘画更加重要,留心生活中不同形态的线条,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利用幼儿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他们拥有一双感受美、欣赏美、懂得美的眼睛,以及大胆创作的心理。
线描画是幼儿园众多形式的美术活动中的一种,由于其使用的工具简单,方法易掌握,既可在一日生活中的集体教育中展开,也可以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中开展。因此,我园选择将线描画作为本园的特色教学,开展了实践研究,不但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幼儿的绘画能力和绘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通过研究证明,儿童具有很强的创造潜能,儿童线描画教学则能够唤醒儿童创造的潜能。
二、课题的界定
线描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绘画方式,是在平面上表述客观事物或主观想象而使用的虚拟性、提示性、装饰性的视觉语言。是指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其中线描是世界美术中一道耀眼的风景线,英国美术批评家罗杰·弗莱写到:“中国艺术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中占首位的线的节奏,我们注意到这种线的节奏总是具有流动和连续的特征......这真可以说是一种用手画出舞蹈的曲线。”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美术活动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对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1.理论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试图从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探索幼儿园线描画教学,使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找到合适的途径,积累绘画经验,建立良好的自主绘画能力和习惯,通过本课题研究,丰富幼儿的想象能力及思维能力。
2.培养目标
(1)
(2)
(3)
(4)
(5)
3.研究内容
(1)本园幼儿早期线描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当幼儿知道了用点和线条去表现自己的东西时,教师开始尝试逐渐加上线描的形式、原理、方法等。
(3)对幼儿园幼儿进行早期线描画活动指导,梳理指导策略,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提高绘画能力。
(4)通过类似的活动,幼儿知道了线条之间的疏密关系、粗细关系、轻重关系、黑白关系等。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20.4-2020.5)
(1)
(2)
(3)
(4)
2.实施计划阶段(2020.5-2020.11)
(1)幼儿进行实验研究,主要培养幼儿以线描作画为主,侧重技法传授与训练。
(2)对幼儿作品进行分析与研究。
(3)收集经验材料,撰写经验进行总结。
3.总结阶段(2020.11-2020.12)
(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
(2)在班级推行对比研究的方法、检验研究成果。
(3)专家鉴定、课题结题。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情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2、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幼儿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
3、实验法。通过准实验的方法,实施制定的实验计划,在实验中观察幼儿活动变化,总结规律,构建对策体系。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5、文献法。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理解幼儿早期线描画的意涵和结构因素,并对这一概念作出界定。
6、采用行动反思法进行培养策略的实证性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可能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观点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坚持以尊重、理解、信任儿童为前提,确保个案记录研究的真实性。
(2)因材施教的原则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观察幼儿活动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带个人感情色彩,都应把自己当做局外人,把自己的、幼儿的行为、语言都如实记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生动、具体的资料。
不干扰幼儿。记录自然状态下的表现,特别在“点点滴滴”中避免因记录而干扰幼儿的活动,否则记录只会流于形式;不喧宾夺主。观察记录只是为教育服务,不为了记录而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为了记录而放弃了对幼儿的指导,美其名曰:“为了记录”这本身就违背了记录的初衷。
2.可能创新之处
(1)对寻常幼儿的个案记录更全面、细致、丰富、具体。
(2)个案记录的开式多样化(文字、图片、照片或录像),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的观察更敏锐,教学策略更有效,更能体现教师的智慧。
八、成果呈现形式
4.教育案例:教师将发生在课题研究中的事例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
5.教学课例:强调对课题研究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加上简要的评析或反思。
九、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幼儿线条画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调查与分析。
2、幼儿园幼儿线条画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姓名 |
工作单位 |
课题组人员分工 |
单雯 |
大丰区南阳镇中心幼儿园 |
课题主持人 |
甘楠楠 |
大丰区南阳镇中心幼儿园 |
课题管理 |
方榕 |
大丰区南阳镇中心幼儿园 |
制定方案 |
刘生芹 |
大丰区南阳镇中心幼儿园 |
现场指导、监督 |
周一蕾 |
大丰区南阳镇中心幼儿园 |
收集资料 |
肖静 |
大丰区南阳镇中心幼儿园 |
课题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