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藏山书院
藏山书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0
  • 关注人气: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

(2017-01-13 20:52:24)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6BtXjzzy77XxqvmEke4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1、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一:根本,故假名为“一”。从宇宙而言,曰“道”;从万物而言,曰“炁”;从人而言,曰“心性”;从心性而言,曰“实相”;从心而言,曰“不分别取舍”,曰“不二”。
※夫子说,曾参啊!我所执守之道,说起来乃是以“一”贯穿一切。曾子答:是的。
——抓到“根本”便能贯穿一切,能够由“体”贯到“用”;能够由“无”贯到“有”;由“本”贯到“末”;由“始”贯到“终”。因此,求任何学问,必先求得一个根本,这个“一”,便能贯通一切事事物物。——因此说,“摸着根的成佛祖,摸不着根的瞎修行。”用这个“根”贯穿所有八万四千法门。从修行来说,修行的根本就是:“本心本性”;认识本心本性的实相,贯穿于修行一切的始终本末,便是“吾道一以贯之”之意。
——《性命圭旨》:“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心性者,本体也。儒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释之空中者,空此本体之中也。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道之得一者,得此本体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
——《道德经 · 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古之道、古始,皆言此“一”也。)

2、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夫子出,左右门人皆问曾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3、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子答,夫子所执贯通一切之道,就是“忠”跟“恕”啊!
——盖“一”不好懂,便只得退而求其次,落于心性来解,曰“忠恕”。
忠:心上一个中,不偏不倚,盖忠于天地之正理。
恕:心上一个如,真实之心,如其本来之心,自在畅然,应用无碍,即是佛家的“慧”,亦是儒家的“诚”。“恕”之用,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之道也,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家语》:“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
忠恕之道:定于内在的实相,用于外在的一切,便是所谓“忠恕之道”。亦是以“天理良心”去贯穿一切修为的当下,是以本性去启动一切返本造化的当下。
——“忠”者,尽其在己,此执中用极之道,定在“实相”第一意不动的道;“恕”者,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推而言之,“忠恕”者,发乎纯心推及旁人,也足以引人入门。——其能执“忠恕之道”,自可由格物贯之以致知,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一以贯之”之道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