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好:肯定。
恶:贬弃。
※夫子说,唯有真正的仁人,才能够恰当地去肯定一个人,才能够事实地去贬弃一个人。(当知:仁人之好恶非为私心之好恶,乃宣公理之好恶也。)
——只有真正的仁人,才能够公正地做这两件事。上天有好生之德,世间一切事情的对与错,都以其能否长养万事万物的身心性命为判定指标(违反了,就是“私欲”。)。而“仁”本身就是长养生生不息之意,故唯“仁”者能立判。(君子所恶异于凡夫,其恶“不仁”者也。)
——唯君子者更精于分辨,只有明辨仁与不仁,才能更好地去取舍,才能更好地修齐治平;否则将堕于“乡愿”。
——《论语 · 阳货》:“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只盯着)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见识卑下浅陋)而讪(诋毁)上(圣贤)者,恶勇(自恃强梁)而不礼(安守本分)者,恶果敢而窒(蒙昧无知)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刚懂个皮毛)以为知者,恶不孙(自恃强梁)以为勇者,恶讦(jié,犀利苛察,不能容人小过)以为直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卷十二》:“地神常言:‘我负大地,一切所有及须弥山,不以为重,亦无厌心。于三种人,我恒厌倦,不欲胜持。何等为三?一、心怀叛逆,谋害人王;二、念弃恩亲,不孝父母;三、拨无因果(肆无忌惮、不信因果),毁谤三尊(“佛法僧”),破法錀僧,障修善者。如是三人,我极患重,乃至一念不欲任持。”
※备注※:
——本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生活中“取舍”的准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