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
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使:使令。
※鲁定公问于夫子,君使令臣,臣侍奉君,如何才算是君臣相处之道?
——本段言“君臣相处”之道。
——其真为君者不知其礼乎?非也。结合当时鲁国政坛背景,三家权臣乱政,真个是“君不君、臣不臣”,定公身为国君而无能为力,内心充满不平与愤怒,竟如汉献帝之于董卓曹操。
2、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礼:次序、份位。(盖“名不正则言不顺”。)
忠:公正而尽力。(非对一人一姓之小忠,乃公正无私辅助天下之大忠。)
※夫子答,君使令臣,要依照礼的次序,授臣以应当份位(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臣侍奉君,当不违公正无私与尽心竭力。
——礼:指安顿贤人的制度。故,君应按照国家体制大纲、社会组织规范,将应有的架构及名称、应有的职守、应有的权利,均赋予贤人,方能使贤人为其所用,如:金台拜帅;反之,贤人所不为也。故纵以君之大,与臣之交,亦应从礼。(文王子牙,玄德孔明)
——盖君有君的份位职守(依照次序份位安顿贤人),臣有臣的份位职守(尽忠报国),谁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就是无礼;都做好了,就是合乎礼。
例:《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盖君之如何使臣,臣则如何事君。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群如寇仇。”是以君臣有强弱之别,君臣相处之道,非为平等而交,乃以君先有礼为前提。《道德经
·
六十一章》:“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种以仁换仁、以心换心之法,不仅适用于君臣、官民之间,还适用于所有强弱关系,不可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