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016-10-28 15:13:37)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6BtXjzzy75YlzYjvG28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有子:即有若,字子有;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三岁。此人相貌极肖孔子。以至于孔子逝世后,学生们对其一度如事孔子,请其按老师以前的时间、坐在老师以前的位置上讲学。《论语》之编纂,有若弟子多有参与,故也称其为子。
孝:“老” “子”,老居上而爱护其子,子居下而负其老,此亲情融洽,以下承上之风貌,是谓“孝”。
弟:“悌”,恭敬兄长之意,在兄长面前自谦于后。
犯上:不义地对上之举,称为“犯上”。此处举出“犯上”二字,盖春秋战国之乱,多源于此,短短四百多年的东周,不义而臣弑君之大小案件大约四百件左右。而细观其原由,固然有居上位者咎由自取,但多数为居下位者贪念权位、图谋不轨所致。(若合于大义而不得不与上相忤的,古人不以犯上来称,如汤伐夏桀、武王伐纣。)
※有子说,为人居家,若能实行孝顺父母(推以敬天下之父辈)及敬爱兄长(推以敬天下之同辈长者)的道理,其于社会上,还能挟私欲以犯上的,这是很少见的。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乱:争名夺利所造成的动荡,称为“乱”。
※不喜好犯上,而喜好因私欲而作乱的,必然是不可能发生的。
——以上两句的大意是说:只要注重根本,及早教导众生“孝弟”之理,则类似战国那么多臣弑君的乱事,自然可消匿于无形。

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务:注重,专注。
本:指“孝弟”为本。
※有道之人,在做任何事,必专注于根本上。从根本上建立起来,其后续的一切发展才会有好的结果。
——《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孔子家语》(看“务本”之道):“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一个君子行于世,有六样东西要注重根本),然后为君子也。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1、立身以义,当以孝为本。能为父母牺牲,才能为正义为国家为使命为朋友牺牲,此为义。例:“赵氏孤儿”);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2、参加丧纪应有礼,而礼当以哀为本。礼数对而心无所哀则不懂礼;毋宁心有哀而礼未达);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3、战阵队列整肃固然重要,但应以勇武为本,若失勇武,上下却懦,其整肃何用?);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4、指“以农立国”,无论怎么样地治理国家,都要以民生的利益为第一考量);居国有道矣,而嗣为本(5、治国有很多事要做,然以“立嗣”为本);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6、生财故有其时其法,让当以能吃苦耐劳为本/莫以不义为务)。置本不固,无务农桑(本如果没有做好,先不必忙于修剪枝叶);亲戚不悦,无务外交(内尚不和,不必忙于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一件事情尚不能终其始末,先不必贪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因所闻所学而说,不必添枝加叶,尚玄好奇以为多知);比近不安,无务求远(身边事尚未平复,不必求远)。是故反本修迩(本的先固,近的先修),君子之道也。’”

4、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盖孝弟,修“仁”德之先锋,无孝弟而欲求“仁”德,未之有也。
仁:万物所具的生生之性。形而下说,则如花生仁、核桃仁。从本性上说,仁是万物生生不息的种性,佛家称为“佛性”;从内心来说,仁是爱人利物的好生之德,是博爱的胸怀,是爱护万物生机的纯心。
※做好“孝弟”这两种德性,带着“孝弟”的纯心,便是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以及护养种姓的根本办法所在。故,“孝弟”是维护社会安宁的妙法。
——“孝弟”并非“仁”,只是近于“仁”;其目的乃是为养“仁”德之种性。因此,“仁”是整个修身的重点,也是整个儒家经纶所要谈的唯一重点所在,亦是修身与治国的唯一根本所在。
孔孟周游列国,推行“仁政”。所谓仁政,就是能使一国归于“仁”德的政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外乎“由一人仁,而至天下仁”。
仁德为种性;种性不可知,则知“仁心”(耶稣说“博爱”,佛家说“慈悲”,儒家说“仁”,皆滞于“心”的层面,未入“性”的本体。不过是心一宽和慈悲,则“仁”便若隐若现);“仁心”不可知,则指为“爱”,盖退而复求其次也。

※备注※:
——世间能达于“仁”者,鲜矣。故《论语》第二节为世上凡夫开出了一条可行便宜之路以近“仁”,乃为“孝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