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导入法教学设计
(2017-11-27 09:35:18)
|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讨,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二氧化碳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温室效应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
|||||||
|
二、学习重难点 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的探究。 |
|||||||
|
项目 |
内容 |
应对措施 |
|||||
|
教学重点 |
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举例,学生分组实验 |
|||||
|
教学难点 |
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的探究。 |
学生分组实验(作对比实验) |
|||||
|
三、教学活动设计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使用资源 |
课堂诊断 |
设计思想 |
||
|
【引入】 |
你知道“死狗洞”的原因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
学生观察、思考 |
多媒体 |
学生兴趣浓厚 |
吸引学生,培养兴趣
|
||
|
【提问】 |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你能说出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
学生观察、思考 |
提前收集的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
学生积极性高 |
让实物引导学生学习 |
||
|
【讲解】 |
观看二氧化碳的密度和干冰升华的图片 |
学生观察、思考 |
多媒体 |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
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归纳 |
||
|
【讲解】 【演示实验】 |
举例碳酸饮料 把水倒入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观察现象 |
观察:塑料瓶变瘪了 说明:能溶于水
|
演示实验 |
效果良好 |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说出实验结果
|
||
|
【视频】 |
灯火实验 |
学生观看、思考 |
多媒体 |
效果良好 |
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
||
|
【学生分组实验】 |
烛台实验 |
学生自己操作,观察现象,尝试总结结论 |
学生分组实验 |
效果良好 |
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及简单的总结归纳能力 |
||
|
【学生分组实验】 |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
学生自己操作,观察现象,尝试总结结论 |
学生分组实验 |
效果良好 |
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及简单的总结归纳能力 |
||
|
【学生分组实验】 |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
学生自己操作,观察现象,尝试总结结论 |
学生分组实验 |
效果良好 |
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及简单的总结归纳能力 |
||
|
【讲解】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观看幻灯片,思考 |
学生思考 |
学生积极性高 |
使学生深刻体会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从而懂得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 |
||
|
小结,谈收获 |
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课内容,反思与评价,让学生谈收获 |
学生积极发言 |
本节所学内容 |
效果良好 |
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归纳总结 |
||
|
做习题 |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完成相关习题 |
学生积极思考,正确完成 |
本节所学内容 |
效果良好 |
巩固和应用、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
||
|
四、板书设计 |
|||||||
|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易升华(吸热)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烛台实验: 现象: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由此实验可知: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CO2 + H2O = H2CO3 (紫变红)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H2CO3 = CO2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H2O (氢氧化钙)(碳酸钙) 化学上用该反应鉴定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性质 1、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2、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或做制冷剂 3、二氧化碳可以制化肥,化工产品 4、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的应用(举例说明)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