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郗燕娜皮影教学设计
(2017-10-20 11:27:40)分类: 教学设计 |
皮影教学设计
课
课
课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下
皮影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手工制作在本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子,学好皮影的制作,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祖国的文化继承以及学生的知识拓展都非常有利,并且手工制作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充分的提高了学生的手脑并用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皮影的制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使学生能对皮影有所了解,初步学会皮影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皮影的制作,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教学重点:制皮、镂刻
教学难点:皮影的制作
教学方法:
1、教法:欣赏、讲解和手工制作相结合。
2、学法:手工制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科书、皮影的现成品等。
学具准备:教课书、颜料、黄牛皮、雕刻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以起立的形式进行上下课,并随时监控课堂情况,进行调整。
二:引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一段视频(关于皮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这是皮影戏。师:没错,这就是我们中国独有的皮影戏,你们喜欢吗?生:喜欢。师:那么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生:想。师: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皮影的制作。
三:讲授新课:(15分钟)
(一)展示成品:
(二)制作过程:
皮影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有许多工艺技巧。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步
华县皮影
骤。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1.选皮
2.制皮
3.画稿 将刮好的牛皮分解成块,用湿布潮软后,再用特制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并能解除皮质的收缩性,然后才能描图样。(对成品皮的合理使用: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於头、胸、腹这些显要部位;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於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使皮影人物形成上轻下重,在挑签表演和静置靠站时安稳、趁手)。
4.过稿
5.镂刻 雕刻刀具十分讲究,刀具有宽窄不同的斜口刀、平刀、圆刀、三角刀、(老婆脚刀)花口刀等。根据传统经验,在刻制线状的纹样时要用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线条的纹样时用平刀去推;对於传统服饰的袖头袄边的圆型花纹则需要凿刀去凿;一些曲折多变的花纹图样,则须用尖刀(即斜角刀)刻制。口诀如下:樱花平刀扎,万字平刀推,袖头袄边凿刀上,花朵尖刀刻。皮影刻制的基础技法是推皮刀法,即右手持刀於形体线长,左手推皮走刀运转而刻。雕刻线有虚实之分,还有暗线、绘线之分。虚线为阴刻,即镂空形体线而成,皮影多为这种线法。暗线则用刀划线而不透皮,多在活动关节处。
6.敷彩 影子雕完,开始敷彩,用紫铜、银朱、普兰、荔子等矿和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炮制的方法首先把制好的纯色化入稍大的酒盅内,放进几块用精皮熬制的透明皮胶,然后把盅子放在特制的灯架上,下边点燃酒精灯火,使之胶色溶为一起成粥状,趁热敷之於影人上。虽是色彩种类不多,但老艺人善於配色,再加上点染的浓淡含露之变化,使色彩效果异常绚烂。
7.发汗熨平
8.缀结合成 皮影人物是影戏主体,它的结构是颇具巧思的。为了动作灵活无碍,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个部件。
皮影戏
皮影人物各个关节部分都要刻出轮盘式的枢纽,叫做 “花轮”或“空花”,老艺人则称“骨缝”以避免肢体叠合处出现过多重影。选好骨眼后,用牛皮刻成的枢钉或细牛皮条搓成的线缀结合成,十一个主要部件就这样装成了一个完整的皮影人。
为了表演的需要,还要装置三根竹棍作操纵杆,也就是签子。文场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装置一根签子,铁丝连接之,使影人能反转活动,再给双手处各装置一根签子,便於双手舞动。而武场人物胸部签子的装置位置在胸后上部(即后肩上部),以便於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卧、躺、滚、爬、打
四:课堂总结:(2分钟)
1.
2.
五:作业练习:(15分钟)
每位同学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皮影角色
板书设计
皮影的制作
一、成品展示
二、制作步骤:
1.选皮
2.制皮
3.画稿
4.过稿
5.镂刻
6.敷彩
7.发汗熨平
8.缀结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