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设计
(2019-01-21 14:14:19)
标签:
教育历史图片文化 |
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发展演变过程,了解宋代山水画的主要艺术风格和特点。
2.技能目标:能用所学知识对宋代经典山水画的章法特征进行分析品评。
3.情感目标:通过互动式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同时,让学生在分析、品评宋代山水画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个性化体验,获得艺术鉴赏的欢乐和情感交流的喜悦;引导学生形成关爱自然、以人为本、热爱生活的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对宋、元山水画的构图章法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宋、元山水画所隐含的深厚底蕴有着个性化体验。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电脑、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二、 教授新课
1.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主要时期
◆魏晋——萌芽期
例:洛神赋图
隋唐——独立期
例:游春图(隋)展子虔,
◆五代——成熟期
例:匡庐图
山水画自五代宋初居画坛之首,直至清初,九百年间一直居于主流地位。
◆两宋——高峰期
例:溪山行旅图
绢本设色 ,206.5×103.3cm,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明清——主流期
(1)元代山水画,文人画成为主流,代表“元四家”
例:富春山居图(元) 黄公望
(2)明代山水画,文人画再次发展,代表“明四家”
(3)清代山水画,摹古派“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透视:所谓透视就是视觉上的空间变化规律。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 多点透视
2.关于山水画独特的
练一练——三远法
师:以下三幅作品分别使用了哪种观察方法?(《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
生:深远、高远、平远。
3.《溪山行旅图》——构图特色
4.《溪山行旅图》——笔墨特色
首创“雨点皴”表现山石的坚硬使山的形体和质感俱足。
在山体的轮廓线内侧留白,犹如反光线,既处理了石块间的距离感,又增添了空间感。
归纳评价1:《溪山行旅图》——艺术价值
5.延伸拓展:中国的山水文化
归纳评价2:中国古代山水画——艺术特色
三、课后作业
四、课后反思
山水画的内容非常丰富,自古至今,绵延千年,流派众多,名画无数,想用短短45分钟时间将古代山水画讲透几乎是不可能的,面对如此丰富的教学资源,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取舍,从优秀的古代山水画中撷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此为媒介,让学生由点及面地熟悉古代山水画就成了本节课的初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