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画家在将人物形象逼真表现的同时,也将人物的个性或画家个人的内心情感通过画中环境、人物的动态、画面的气氛传递出来,从而表达了人物画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本课主要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来学习人物画的“传神”的艺术特征,再分别列举不同时期的人物画用“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等角度,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观察中国人物画的表情、动态以及色彩、线条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韩熙载夜宴图》的背景故事着手,利用大量生动的故事情节充分调动其学生对作品的兴趣,进行主动的带研究性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韩熙载夜宴图》相关的背景故事,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
2.教学难点:尽力把美术以外的知识融合到课程中去,将文学,历史,艺术(美术和音乐)等统一到课程中去。
四、教学手段
学生采用讨论法,教师讲述评价,结合多媒体课件(PPT)展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 欣赏导入
播放《韩熙载夜宴图》配乐视频
师:让我们一起进入公元960年的一个夜晚,在南唐都城的高官府邸里欣赏这样一场夜宴。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真的夜宴吗?是以什么形式表现的?
生:不是 ,是古代人物画的形式表现。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以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式展示的夜宴。
——引出课题 : 中国古代人物画
(二)讲授新知
1.与作者相识
顾闳中:江南人,曾任南唐画院待诏,擅长画人物画,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用色浓艳,和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2.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3.顾闳中为什么会创作这样的作品?
——视频插入“夜宴的时代背景”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分裂的年代,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后主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国家朝不保夕。)
4.与作品相识
师:请同学们观赏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判断画面有几个情节构成?
生:.....
师: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画面由左即右分别是❶听乐 ❷观舞 ❸休息 ❹清吹 ❺散宴五部分构成。
师:主人公韩熙载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
师:具体了解各个情节
❶听乐:这一段人物最多,描绘韩熙载与众宾客正在屏吸静听教坊副使李佳明的妹妹演奏琵琶,每个人物的神情都被统一在一个“听”字上。除侍从和歌技外,有六个主要人物(韩熙载、穿红衣的状元郎、左边巫女王屋山、坐在几端的太常博士陈致雍、近处背坐的紫薇阁大学士朱铣、旁边坐着回首看客李佳明。)
韩熙载侧身坐在榻上,双手松懈,不经意地垂着,两眼向前凝视着琵琶女的倾心演奏,琴声琴声使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红衣状元郎,左手紧紧抓住膝盖,保持身体重心,注意力集中,身体前倾直盯琵琶女,不只是被琵琶声倾倒,还是被琵琶女的美貌所迷;李佳明与妹妹靠的最近,侧耳回首,双手交叉,专心致志地有点忘我了。
在场的每一个人,不论他表现出何种姿态,都被迷人的音乐所陶醉,心理描写达到了传神的境界。
❷观舞:韩熙载站在红旗羯鼓边,亲自为舞伎王屋山跳“六幺舞”击鼓伴奏。这段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有聚有散,有动有静,构图十分和谐。用色也很讲究,既有红与绿的对比,又有丰富的中间色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例如,韩熙载虽然亲自击鼓助兴,但他自己并不愉快,反映了韩熙载内心深深的矛盾和痛苦。再如,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德明,韩熙载好友,出家人出现在这种场合,破线尴尬,因此不敢正视舞女,而是看向击鼓的韩熙载,拱手伸指,好像是鼓掌,又好像是行“合十”礼。
❸休息:描写夜宴中间休息的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几个女子谈话。他漫不经心,动作迟缓,似乎光顾说话,而忘了洗手;其他宾客也各自闲聊着。
❹清吹:描写韩熙载和众宾客欣赏乐伎演奏笛子和筚篥等管乐的场面。
内容上,这一段与第一段听乐似有重复,但顾闳中做了不同的处理;第一段人物紧促集中,这一段粗看有些松散,画面空间较多,正好使人感觉到集体演奏多发出的宏亮而悦耳的声音,有一个回旋的余地,整个画面似乎都回荡着动人的旋律。
用色上,五乐伎服装的主色调是浅色,用红绿两色穿插,有对比有呼应,丰富统一。
❺散宴:在轻歌曼舞中不知不觉宴会结束了,宾客们余兴未尽,与歌伎们调笑言欢,维度韩熙载一人独自伫立,神情若有所思。
视频插入“作品赏析”。(通过视频介入,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师:1.作品中所画的屏风、床榻有什么作用
既点名室内环境,又起着分割画面作用。
2.从全画看,韩熙载始终流露出一种沉郁寡欢的表情,其相貌特征和内在气质都非常统一,为什么?
这不但反映了韩熙载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更突出地说明了顾闳中高超的肖像画水平。
3.夜宴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故事,韩熙载又隐藏了怎样复杂的内心世界?
“中原王朝一直对江南虎视眈眈,一旦真命天子出现,我们连弃甲的时间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如何能够接受拜相,成为千古之笑谈?”
—— 陆游《南唐书·韩熙载》
小结:面对这样的环境,韩熙载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破灭了,亡国当俘虏的命运迫在眉睫,个人内心和现实的种种矛盾与痛苦在折磨着他,使他除了以声色自娱来安慰和消磨自己外,已别无他法。
这就是《夜宴图》中韩熙载非但不是心情欢畅,反而表现出悒悒不乐、心情沉重的表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通过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a)内容上: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人物的描绘不是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是更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刻画,追求“传神”。
b)形式上: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空的限制(突破时空限制: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在一幅画上表现出来。)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
c)技法上:采用工笔重彩画法,体现出高超的表现技巧。
●下面我们一同欣赏不同时期的人物画作品(课件配乐展示,师解说)
1.萌芽时期——战国——《人物龙凤图》这是一幅帛画,也是发现的最早的人物画作品。
2.发展时期——魏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3.鼎盛时期——唐朝前后——这个时期的作品特别多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
(三)课程小结
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看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
●知识拓展
从题材上分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中国画的种类
从形式上分有:工笔(工整 细致 写实)
写意(简练 夸张 变形)
(四)课堂活动
中国人物画重视人的神情、情态和性格的表现,甚至以适度的夸张与变形达到传神的目的。请同学们也尝试用简单得线条来表现你熟悉的人。
(五)课后作业
列举自己熟悉的画家和绘画作品,举例说明我国古代人物画的特征(以文字形式表达,不少于50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