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朗读的基础是听,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可以为语言的输出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小学阶段,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三种听的习惯。
1.仔细听的习惯。
听的练习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仔细听的好习惯。做到开口前要先听;学习新课的过程不忘听;在巩固环节中适当听;课余时间经常听。
2.善于倾听的习惯。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生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其间,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外,在教学上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要避免枯燥操练,开"定向长火车",要多用"有意点叫"、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教师问某生: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Is your mother a teacher?
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
How old is he?
Where is he from?
Is his mother a teacher?
又如,请个别学生用英语自述,然后让听的学生按此内容相互问答。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纠正等等。以此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3.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将听到的内容译成汉语,用汉语进行思维理解,而缺乏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不能做到边听、边理解、边记忆。对此,我们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让他们将听懂了、并理解了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连贯的记忆,并且将全文的要点通过这些联系有机地统一起来。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
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小学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语言所具有的天赋是成年人所不可比拟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学生人小,较之高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新版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并且做到音量适度、仪表大方。
首先,在每节课上,我们尽可能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其次,我们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录音、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我们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组织朗诵竞赛,排演英语故事,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等等。以此造成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由于小学生英语学习缺少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环境,在他们学习的一开始英语词形声义协调融合还不能熟练掌握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训练中,要把好语音关,严格要求,适度纠音,持之以恒,切实打好语音、语调基础。英语朗读要有正确的读音跟语调,必须靠多读多练。即要求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养成正确理解、准确模仿、深刻体会、主动表达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听录音跟读的良好习惯。与教材配套的录音带中有男、女、大人、小孩的不同音色,其音自然、地道。小学生模仿力强,每天让他们在家坚持跟录音朗读,并自觉地将自己的读音与标准规范的音调进行对比,纠正自己音调上的错误。
2.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良好习惯。“一天之计在于晨”,每天我们利用早读课,让学生大声朗读单词、短语、句子和课文。
3.培养学生眼到、口到、心到的良好朗读习惯。受儿童年龄特征的限制,小学生的朗读往往随心所欲,不注重意群,甚至读破句。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新授朗读句子时,要重视对学生朗读技法的指导,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朗读习惯。例如,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
"这样一句句子,在新授时,由于单词较多,学生往往不能读好,我们可以让学生找出两个词组:a book、on the desk ,并在"a
"和"on "上方注"/ "标记,又如,在教字母时,由于/ ei /音和/ e /音的字母学生特别容易搞错,读F、
H这类字母时区别不大,学生对读/ef /还是/eif /,/et /还是/eit /不能把握好,读准音。于是我就帮助学生分类,把含/
ei /的字母A、H、J、K 归类于一起,起名"四伙伴",把含/ e /的字母F、L、M、N、S、X、Z
归类于一起,起名"七大家族",以后在教学中,一问起"四伙伴",学生就知道含/ei /音,"七大家族"含/e
/音。长此以往,学生朗读英语兴趣倍增,朗读也就更标准、流利了。
4.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的良好习惯。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如果学生仅仅会说本上的几个句子,一旦情境发生改变,学生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平时加强培养小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的习惯。从最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开始,逐渐过渡到自己创造性的发挥。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的习惯。
在入门阶段,书写教学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的能力,能用书写体在四线三格本上熟练、清楚地书写,格式、大小写、连笔、标点正确。在批改书面表达练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要么字迹潦草,无法辨认,要么斜体、圆体、手写印刷体三体混用,要么语句书写不规范(如句首字母不大写,标点符号与汉语混淆等)。
对此,在刚教字母ABC时,我们就教育学生书写规范、标准的英文手写体字母,决不放手让学生自己临摹书上抄写。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以下几方面:
首先,自己的板书应该规范、标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自己的书写做到工整和规范,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
其次,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书写时间。在初教字母时,我们让学生学完一个字母后直接在书上描红,加深印象。
最后,注意及时纠错。在课堂上还可留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己书写所授字母,我们来回巡视。学生书写时遇到的错误可当场解决,也可展示几本书写好的同学的作业,及时加以表扬,起到示范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