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之旅日记(2)

标签:
游记国外阿富汗 |
2024年11月25日,星期一
今天是入境阿富汗后游览活动的第一天,早上7点半从喀布尔出发,去130公里外的巴米扬省巴米镇,参观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
毫无疑问,这是阿富汗之行的重头戏,也是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来到阿富汗的游客最想实现的夙愿。
记得是在23年前,我从电视新闻上得知,刚刚执政不久的塔利班政权炸毁了位于阿富汗中部巴米扬省一条山谷内的巴米扬大佛,这一人神共愤的极端行为,引起全球关注,世界舆论一片哗然,一致谴责塔利班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毁灭性破坏。
塔利班这惊天动地的一炸,一下子让巴米扬大佛名扬世界,也让我知道了巴米扬大佛,出于好奇,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对巴米扬大佛有了大概的了解。


资料告诉我,在巴米扬石窟群中有两座大佛,凿于公元5世纪到6世纪,代表了犍陀罗文化的高峰。一尊高53米,着红色袈裟,俗称"西大佛";一尊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俗称"东大佛"。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地醒目。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玄奘都曾瞻仰过宏伟庄严的巴米扬大佛。玄奘高僧在《大唐西域记》中对巴米扬大佛有过生动描述。
这在当时看来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没想到在23年后的今天,这个当初的梦想竟然变成了现实,我来到了阿富汗,也来到了大佛所在的巴米扬镇,而且就住在大佛对面的酒店,与大佛近在咫尺,抬头可见。
巴米扬镇不大,但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一项是巴米扬大佛,另一项是建在山上的尖叫城堡,它与大佛隔谷相望。吃过午饭后,我们先去参观城堡,大家兴致很高,劲头十足,先是在山下以古堡为背景拍照,然后徒步登山欣赏古堡遗迹,并站在山顶上俯瞰整个巴米扬山谷景色,眺望对面的巴米扬佛窟群。
尖叫城堡(阿富汗语叫哗啦哗啦城堡)建于11世纪,800年前成吉思汗为了给孙子报仇,摧毁了这座城堡,并血洗了这里的居民,但成吉思汗在回程途中却途亡于甘肃一带,也算是一种报应吧!
大家从千年古堡的废墟中像是看到了什么,也明白了什么,身心完全放松了下来,或放声高喊,或举枪拍照,一个个都有点发癫发狂,高兴的忘掉了一切,这或许就是旅游魅力所在。
狂癫得差不多了,看到阳光逐渐减弱,慢慢开始斜射,我们急忙去赴今天的视觉盛宴——观赏巴米扬大佛。
从古堡到巴米扬大佛开车几分钟就到,沿途可以远视大佛洞窟,只见在大约1公里长、100多米高的陡峭山崖上,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洞穴,j据说有700多个,其中有两座显得特别高大,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那就是我们一心想看的两尊大佛“居住”的洞窟。

终于来到布满群窟的山崖前,地导在办完入内手续后,带着我们先走进了“西大佛”洞窟 ,抬头仰望,看到的不是佛像,而是搭建的施工架和掉在地上的大石块,洞窟正面壁上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这时我才感到,塔利班对大佛的炸毁比我来之前想象的更加严重,也更加彻底。
看来,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1500多年的巴米扬大佛真的是消失了,没有了,再也无法见到了。在历史上,大佛曾经历了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多次破坏,但每次劫难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然而这一次却没有躲过塔利班的炸药和大炮,不得不告别人类,返回西天了。
东大佛的情况更糟,连炸毁后的石块都没有留下,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们在东大佛看到的就是一个空空如也的洞窟,什么也没有,让人再一次对当年的毁佛感到无比痛心。
这样的话,我们来到巴米扬,其实就是瞻仰大佛的“旧居”,而大佛已经化作缕缕青烟,飘向了另外一个世界。
当我们一行6人带着复杂的心情将离开巴米扬洞窟群时,突然看到了一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小车停在西大佛洞窟前的空地上,经询问,才知道教科文组织的工作人员今天也在这里,他们是专门为修复西大佛之事宜而前来做协调工作的。听说塔利班已经同意对炸毁的西大佛石块进行拼接,恢复大佛的原貌。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我期待着大佛雕像再生的那一天,并衷心祝福复原成功!
【游览于2024年11月,待续】
前一篇:阿富汗之旅日记(1)
后一篇:阿富汗之旅日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