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游(22)——巴林“速写”

标签:
游记国外中东巴林 |
虽说我们在巴林停留的时间很短,只待了一天一晚,但首都麦纳麦的几个主要景点如“三个一”、古兰经博物馆、巴林堡、赛道、大清真寺等也都一个不拉地全游了,乘车途中还透过玻璃窗,顺便巡视了市容市貌,再加上地导是一位来自东北的胖大姐,性格开朗,很能“白活”,走一路聊一路,所以,巴林在整体上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总的感觉,巴林小而漂亮,开放包容,富足现代,历史厚重。
巴林,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两海之间”。这个由3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四周被海水环绕,与伊朗、沙特和卡塔尔隔海相望。巴林国土面积仅779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150万,是名副其实的袖珍国家。
或许正是因为国家太小、经不起风浪的缘故,巴林人的危机感很强。谁都知道,巴林是靠石油跨入世界“富人俱乐部”的。随着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海湾地区的第一口油井在巴林打出,从地下涌出的“黑色黄金”迅速让巴林摆脱经济困境,步入发展快车道。
但巴林国土面积小,石油储量有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超前眼光的巴林人,没有“今朝有酒今朝醉”,躺在“黑色黄金”上坐吃山空,而是很早就开始了经济转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和旅游业,使得能源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逐年下降,而与之相反的是金融和旅游业后来居上,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引领巴林经济的龙头老大。
目前麦纳麦是海湾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港口和贸易中转站,享有“波斯湾明珠”的美誉。巴林的成功转型为中东阿拉伯国家树立了一个样板,也让他们看到希望。
作为富人俱乐部的成员,巴林在城市建设上舍得花钱,不断给城市扩容和“美容”。在首都麦纳麦,可以看到许多设计前卫、独领风骚的现代化高楼。特别是海岸线一带,各种造型的摩天大楼一字摆开,比翼齐飞,尽显风流,不仅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品质,也让麦纳麦有了神韵。
其中最吸引游人眼球的,是巴林世贸中心。这座高240米、可以发电的摩天大楼,双塔造型,上尖下宽,远远看去,就像一对比翼的海帆,掣风展开,强健有力,傲岸于蔚蓝色的阿拉伯湾,令人瞩目,成为海边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巴林是一个传统和现代、宗教和世俗高度融合的国家,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不忘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发掘和传承。面积很小的麦纳麦,就有国家博物馆、古兰经博物馆和巴林堡遗址博物馆等多个收藏文物的展馆,而且,在城市街道两边,还保留了一些具有巴林特色和年代感的老建筑,让麦纳麦这座现代化城市无处不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从而增加了城市的厚重感。
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巴林王国的开放包容性。在全国150万人中,竟然有多一半是外国人。当然,这一方面说明巴林确实很富有,对外籍人员有极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巴林不排外,包容性强。尤其是在在宗教信仰方面,巴林不走极端。而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女性穆斯林出行时的自由度:穿黑袍、戴黑纱也行,穿时尚服装也可,不仅可以单独外出,还允许自己开车出行,清规戒律很少,这在沙特是不可想象的。
在麦纳麦,早已有了酒吧、歌厅、夜总会等休闲娱乐场所。歌厅中可以播放流行歌曲。甚至在一些私人宴会中,非穆斯林还能吃到猪肉,喝酒基本不受限制。凡此种种,都让我看到了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巴林王国。
【游览于2023年12月,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