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孙子看世界(八)——再观汉王遗迹【汉中游·6】
标签:
游记国内陕西 |
从1958年起,古汉台就成为汉中博物馆所在地,算起来,距今已有整整65年的历史了。
将博物馆建在刘邦曾经“创业”的地方,这是对古代遗址最好的保护,也是名副其实的“旧物利用”。

古汉台标志性建筑---望江楼,它坐北朝南,原名叫天汉楼,高17.5米,最早修建于南宋时期,后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现在看到的这座八角宝塔型三层建筑,是民国初年的“作品”,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古汉台占地8000平方米,呈现在游人面前的,是庭院深深,亭台楼阁,古树参天,花木繁盛,完全不像是两千多年前汉中王刘邦的宫廷遗址,倒像是来到了一处精致优雅、情趣盎然的江南园林。
位于望江楼西侧的石鼓,又名月台苍玉,高130厘米,直径105米,是用一块碧玉雕琢而成。传说是汉王刘邦的上马石或试剑石,为“汉中八景”之一。
其实,从博物馆藏品的角度上来看,古汉台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南院的“龙门十三品陈列室”,这里馆藏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1961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可见其珍贵程度。
据介绍:1967年修建褒河水库时,为了抢救文物,修建者们从石门古栈道两侧近200块摩崖石刻中,精选出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都很高的十三块石刻,将其整体凿下,移送到汉中博物馆保存。
在距离古汉台西南约200米处就是有名的拜将坛,也称拜将台,它是韩信辉煌人生的起点,也是汉王朝的奠基台。

拜将坛始建于公元前206年,是汉高祖刘邦"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史记.淮阴侯列传》)拜韩信为大将的古坛场遗址。
现在看到的高台,是后来复建的,由南北两座石台组成,是景区的核心建筑。南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台中央矗立着14.6米高的韩信塑像,很是高大威武,豪气逼人。
在高台脚下东西侧各立一座石碑,东碑正面刻“拜将台”三个字,为舒同所书,背面刻着与《隆中对》齐名的韩信的《登坛对》。西碑阳面刻“汉大将韩信拜坛”8个字,阴面刻七绝一首:辜页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

韩信被拜为大将后,首先统帅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取了关中:继而北征东进,逐鹿中原,百战百胜,从军事上铺佐刘邦成就了帝业,建立了西汉王朝。因此,拜将坛是汉王朝的发祥地,亦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历史物证。

北台上建有一亭,亭阁内有冯玉祥将军在汉中期间题写的一副对联:“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台威望一军惊。”英雄惺惺相惜之情溢于言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