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孙子看世界(八)——走进朱鹮生态园【汉中游·5】

标签:
游记国内陕西 |
作为秦岭四宝之一,并有着国鸟之称的朱鹮,无疑是汉中绿水青山的代言人和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这个在1981年5月发现于汉中洋县姚家沟山林中的珍稀物种,当时世界范围内仅存7只。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当年濒临灭绝的朱鹮,全球数量已增加到7000多只,其中5000余只在陕西境内(汉中境内3000余只),它们完全走出了面临消亡的危险境地。
而能让朱鹮摆脱生存困境,且种群逐渐繁衍壮大的良策,是洋县人民几十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为此付出的经济牺牲,为朱鹮打造了一个适宜觅食栖息的生态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洋县人于1990年建立的朱鹮生态园可谓功绩卓著,作用巨大。
所以,大凡来到汉中的游客,都要去洋县朱鹮生态园打卡,与朱鹮零距离接触,一睹“吉祥之鸟”的靓姿。


位于洋县城北3公里的朱鹮生态园,是全国唯一一家集科研、教学、保护为一体的野生朱鹮救护饲养繁育基地,也是观赏领略朱鹮风姿,见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有众多朱鹮是从这里获得生命、接受哺育、茁壮成长并最终飞向了大自然那广阔的天地。
可以说,生态园是朱鹮的“娘家”,是它们生命的“摇篮”,也是它们不断繁衍壮大的接力站。

朱鹮,古称朱鹭,俗名红鹤,素有"东方神鸟"之称,它对栖息环境十分挑剔,哪里环境好就飞往哪里。
早些时候,这一物种曾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地区,但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后,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变迁等原因,朱鹮数量骤减,以至于成为世界珍稀濒危鸟类,仅有数只存在于中国陕西境内。

在中国,朱鹮因其珍贵而享有“东方宝石”的美誉,与国宝熊猫齐名并名扬世界,它以其独有的羽毛和优雅的体态以及翩翩轻盈的舞姿,为历代诗人所歌咏,其中尤以唐张籍《朱鹭诗》中“翩翩起舞兮朱鹭,来泠春塘栖绿树”两句最为著名。


朱鹮的主要食物是稻田与河沟里的鱼虾。为给朱鹮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几十年来,洋县在朱鹮活动区域禁止开矿、狩猎、伐木,农业种植禁用化肥和农药。当地在规划高速公路时避开朱鹮保护区,西安至成都高铁专门也在汉中地域架设蓬网,防止朱鹮不慎触电,等等!
应该感谢洋县人民为朱鹮所做得一切!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有机会在朱鹮自然保护区的田间地头、森林河滩欣赏到它那美丽的倩影。
后一篇:聊聊我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