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理行
老理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49
  • 关注人气:2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七姊妹

(2023-02-20 16:53:46)
标签:

杂谈

我们七姊妹

不知不觉,父母离开我们已经十来年了。

在永远失去了父母惦念陪伴的日子里,我们有对逝去的亲人无尽思念,而且这种思念日趋剧增,但却没有感到孤单和寂寞,这是因为,我们有七姊妹以及由其发展起来的人丁兴旺的家族群体,这个群体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继续传递着亲情之间的温度、温暖和温馨。这是父母辛劳一生留给我们的最好遗产。

当然,还要感谢父母年轻时生活的那个年代---1950至1976年。据统计,这20多年是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而我们七姊妹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先后出生的。后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所享受的巨大人口红利也是这个时期直接或间接创造的。这是开国领袖们为后世子孙积攒的一笔最大财富。而我们父母那一辈人,是创造这笔财富的有功之臣。

事非经过不知难。而当我为人父进而又为人“爷”时,才深切地体会到父母能将我们七姊妹拉扯成人是多么的不易,又是多么的了不起!

在我们七姊妹中,排行老大的姐姐1952年出生,排行老七的小妹妹1971年落地。可以看出,七姊妹中的每一个人在从出生到十八岁这段时间内,国家的经济还很落后,物质匮乏,缺吃少穿,老百姓手头拮据,日子清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不仅把我们七姊妹养大成人,同时由于遗传基因的强大作用和精心的抚养,我们七姊妹个个长得周周正正,健健康康,而且全部都有了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年龄到了就谈婚论嫁,成家立业,独立门户,养儿育女,每个人过得都不错。这与现在一堆人围着一个娃转圈圈的情形相比,无疑是创造了“奇迹”。

常言道,人的命天注定。这话我只信一半。而对于孩子来讲,这个“天”就是父母。




我们七姊妹

属龙的姐姐是七姊妹中的“龙头老大”虽说不识字,但脑子够用。在六七岁时她死活不愿去上学,父母实在拗不过也就只好依了她,所以姐姐很小就待在家里,但她没有闲着,而是照看我和弟弟,成为母亲的好帮手。稍大一点就去坡上砍柴、打猪草,在石灰窑捡石炭,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姐姐心眼好,人勤快,也能吃苦,干活麻利,效率高,为家里出了不少力。

1970年是姐姐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她刚满十八岁,就遇到了国家招工的机会,没有什么文化的姐姐被招到了县肉联厂,成为一名国营企业职工,这对我们家里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事、喜事。

然而,让父母意想不到的是,姐姐进厂刚上了一天班,便嫌工种不好跑回了家(实际上她想去缫丝厂),哭着不愿意去上班。这一次父母没有迁就她,父亲当时就大发雷霆,在一顿吵骂之后,第二天姐姐便在三叔的陪同下,乖乖地回到了厂子,就这样,在父母的“高压”下,姐姐轻而易举地跳出了农门,吃上了商品粮,成了家里第一个“上班族”。后来姐姐每次说到此事时,满是对父亲那次吵骂的感激。想想看,如果当时没有父亲这个“天”的雷霆之怒,姐姐极有可能错过那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参加工作后的姐姐,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婚姻家庭也幸福美满。工作几经变动,越变越好,最后从事业单位退休,如今过着儿孙绕膝的晚年生活。




我们七姊妹

我在七姊妹中排行老二,是家中的长子,被称为“大少爷”,有此名号可能与我平时大大咧咧,对家里的一些小事不太上心有关。老实讲,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三弟。

今年是我退休第八个年头,现在回顾自己这六十多年的人生之路,用八个字概括:有所收获,超出预期。

虽说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不尽如人意的一段时间: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吃不好;正需要长知识的时候,遇到了十年“文革”,学不好。然而这些似乎对我的成长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

原因之一是我家有一个会过日子的好母亲,困难时期吃不好但能吃饱。最重要的是我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上高中,毅然决然地选择去当兵,在部队又担任文书工作,整天读读写写,各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1977年恢复高考我能考上中专、1983年又考上省委党校理论班(大专),都是在部队当文书时打下的基础。

说实话,我是个胸无大志、随遇而安的人。在仕途上从不刻意地去追求什么,一切顺其自然1980年我中专毕业被分配到县人事局工作,当时很满足,打算就在这里干一辈子,可没有想到,走着走着就身不由己,多次变道换车,甚至还实现了“弯道超车”,最后竟然走到了省城,这大大超出了我的人生预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如果说我这几十年有什么亮点的话,我觉得是六十岁以后这段时间的生活。退休后我跑了几十个国家及国内的许多地方,写了50多万字游记及杂谈类文章发表在新浪博客和《今日头条》上,已有上百万人阅读,20多万点赞,而且还吸引了一批粉丝,让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期有绚丽的色彩。




我们七姊妹

二弟比我小四岁,排行老三,长得相貌堂堂。因频繁地赶酒场子被我戏称为“酒侠”,而且,我还以“我家有酒侠”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发在了新浪博客和《今日头条》上。

称二弟为“酒侠”只是是一种调侃,实际上,二弟是我们家里甚至张家坎李氏家族中的励志典型:他高中毕业后先当了两年农民,七七年高考失利后就去当了工程兵,在部队挖了三年洞子(战备仓库),退伍后再当农民,同时补习备战高考,经过两年的卧薪尝胆、发奋努力,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自己喜欢的中文专业,从而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

工作后的二弟仍保持着好学上进的禀性,不断调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后当过老师、法官,最后还弄了个“作家”的头衔,是我们七姊妹中活得最浪漫洒脱、也最具有成就感的一个人。

先说浪漫洒脱,二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玩起来了摄影和根雕,这在当时是比较前卫的。而且摄影是从拍照到冲洗“全产业链”都由自己一人完成。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二弟有忧愁烦躁的时候,整天精神饱满,气定神闲,一副成竹在胸,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样子。特别是经常与三五好友相聚,谈天说地,推杯换盏,纵横恣肆,享受快意人生,其生活状态令人羡慕。

再说成就感,二弟在单位也是个甩手掌柜,这都还是其次,而最主要的,是他富有才气而又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先后出版了《人生一瞬》散文集和《记默翁---书法大家陈少默印象》、《书家刘旸光》等多部书家人物专著,由此在省内书法评论界声名鹊起,是业内认可为书法评论专家,跨入了老家社会知名人士的行列。




我们七姊妹

排行为老四的三弟,是我们弟兄四人中长得最帅的,很像年轻时的费翔,同时性格也最好、心最细。父母健在时,家里许多婆婆妈妈的琐事都交由他去办理,他招之即来,任劳任怨,办事可靠,从不马虎,深得二老的信任和喜爱。即是现在也仍然如此。我们七姊妹隔三岔五地在一起聚餐,牵头联络人还是三弟,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说老实话,在父母去世后的这十来年里,我们七姊妹及儿孙大小共计20多口仍能保持亲密无间,频繁往来,团结互助,这与三弟积极主动地组织协调有直接关系。我们姊妹感谢他!

六三年出生的三弟,原是中医专业毕业的,在卫生院干过几年,后来因种种原因改行进了行政机关。或许与他学医有关,三弟特别纯朴、善良、干净,可以说,内心没有一点杂念,更不会有邪念。在单位,他对同事很友善,对工作很负责,对名利很淡泊,人缘关系极好。每次单位组织外出活动,大家都希望与他在一起。说来也怪,这样一个“好同志”,政治上却没有什么追求,至今没有加入任何组织,这也许是他淡泊名利的一种表现吧。

我在想,三弟如果不改行,坚持中医坐堂,以他的聪明勤奋再加上优良品德,一定会成为一位医者仁心的好医生。




我们七姊妹

四弟出生于“文革”开始的那一年,可能是受那个“乱世”的负面影响,四弟从小就比较贪玩,对念书没兴趣,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有一次老师错怪批评了他,性格倔强的四弟便再也不肯去学校上课,父亲在多次劝说无效后也就不再坚持,这样四弟就辍学在家玩耍,从此也就有了个“拉兹”的外号(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男主角)。

虽说四弟不愿上学,但人却很勤快,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懂事的他,先是帮助父母干家务,后来又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由于他的劳力好,有技术,肯卖力,工分也就拿得高。

而就在四弟打算当一辈子“农二哥”的时候,好运降临到他的头上。县中医院因征用生产队部分土地而给了队上几个招工名额,四弟通过抓阄获得了去中医院上班的机会,从而华丽转身,彻底改变了命运,在不经意间就实现了从“穿草鞋”到“穿皮鞋”的跨越。

自此之后,四弟生活的很是潇洒,每天在完成了单位一点定量工作之后,就自由放飞,而且玩得很有品位和档次:随同父母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江边垂钓;近两年又开始了冬泳。当然,时不时地与亲朋好友搓一搓麻将、喝一场醉酒也是少不了的。

排行老六老七的是两个妹妹,也是两位美女。虽说是一奶同胞,相差也仅有三岁,但在脾气秉性上却大不相同:




我们七姊妹

大妹妹性格平和,与世无争,做事细致,阳光乐观,富有爱心。在工作岗位几度变动,甚至在经历了曲折坎坷的情况下,她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绝不轻言放弃。

现在,退休后的大妹妹尽情地拥抱和享受生活,她在精心照看外孙子的同时,注重养身和锻炼,并和一帮好姐妹约伴上老年大学,学画画,练旗袍走秀,拍视频发抖音,让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我们七姊妹

小妹妹快人快语,个性鲜明,泼辣大胆敢想敢干,事干脆,颇有女强人之风。在没有一点经商经验的情况下,竟然开了一家服装店,自己一人跑西安和武汉进货,吃苦受罪不说,还不安全,结果不到一年关门大吉。在自己没有多少积蓄时就敢贷款买了一套大房子,不过这一次她做对了,收益不小。

其实,小妹妹最突出的特点是爱美,可以说爱到了极致。本来底版很好,是自然美,但还不称心,不断捯饬,在保持“形象美”方面,下足了工夫,花了不少金钱和精力。当然,效果也很明显。现在小妹比起同龄人起码年轻十岁,怎么看也不像一个翻过五十的人了。有关小妹爱美的的故事有很多,我为此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同样也发表在新浪博客和《今日头条》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出来看看。




我们七姊妹

如今我们七姊妹都已退休或接近退休,每个人身上的历史使命也基本完成,孩子们也都学有所成并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姐姐、大妹妹和我也都分别升级当了奶奶、姥姥和爷爷,大家庭的日子越过越顺心、越红火。我想,已经远去的父母当看到儿孙们生活的幸福快乐时,也一定会开心不已!




我们七姊妹
2013年12月七个家庭大合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